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余秀华诗歌的多重叙事

发布时间:2021-01-12 11:14
  余秀华作为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女诗人,其诗歌有残疾叙事、底层叙事和女性叙事等鲜明的叙事特征。在残疾叙事中,余秀华将残疾人的感受带入文本,对残疾叙事进行了多重解读,深层挖掘了残疾人的内心和精神意识,凸显了残疾人灵魂的孤独、尊严的缺失及自卑的心理特征。书写了自己作为残疾女性在爱情婚姻中的重重困难与被压抑的情欲。展示了残疾人生活苦难的事实及立足于现世的艰辛,并试图寻找一种残疾人自立自救的方式。在底层叙事中,余秀华以底层民众代言人的身份弥合了叙述者与被叙述者身份上的裂痕,在自我与环境的冲突和融合之中寻找情感的着力点,以苦难书写作为切入点,将写作视角投放到生活在“横店村”的留守村民身上,以诗歌内蕴的疼痛感拷问现实的丑陋,用最直白、简单的语言,描绘了农民这一“底层”群体的日常生活、心理特征及诗意化的生活场景。而同时,余秀华的诗歌中有着女性独特的生命感受与本真体验,以较强的女性自我意识颠覆了菲勒斯中心主义文化,置换了男女性别角色,宣告了女性的社会价值。以身体为符号隐喻了自己的情欲,体现了较强的个体性叙事特征,展示了农村女性的生存现状,彰显了新一代农村女性社会价值实现上的独特精神。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余秀华诗歌的残疾叙事
    1.1 蓬勃的欲望和贫瘠现实的巨大落差
        1.1.1 自我放逐:自卑者的宿命
        1.1.2 放逐:健全者优越感的“压迫”
    1.2 “摇摇晃晃”的婚姻
        1.2.1 生存至上:情爱退北
        1.2.2 磨难重重:悲剧结局
    1.3 现实与精神的双重苦难
        1.3.1 无力抗争的苦难生活
        1.3.2 执拗挣扎的自我救赎
第2章 余秀华诗歌的底层叙事
    2.1 “大同小异”的日子与“沉重”的生命哀愁
        2.1.1 “层层叠叠”的生存与死亡
        2.1.2 “天然乐道”的顺从与接纳
        2.1.3 诗意掩饰下的生命裂痕
    2.2 环境与自我的“血缘关系”
        2.2.1 冲突与局限
        2.2.2 融合与统一
第3章 余秀华诗歌的女性叙事
    3.1 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颠覆
    3.2 性别角色的置换
    3.3 “身体”符号所蕴含的生命体验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左翼文学传统的复苏——以王学忠、郑小琼的诗歌为中心[J]. 冯清贵.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余华小说底层叙事人物类型论略[J]. 王莫楠.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8(08)
[3]范小青作品中的吴地方言与女性叙事——以《裤裆巷风流记》为例分析[J]. 冯思远.  名作欣赏. 2018(17)
[4]郑小琼诗歌:打工者的生命烙印[J]. 颜同林.  肇庆学院学报. 2018(03)
[5]浅谈《平凡的世界》中的底层叙事[J]. 屈敏.  农家参谋. 2018(10)
[6]苦难与救赎——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的身体隐喻[J]. 黄彩萍.  鄂州大学学报. 2018(02)
[7]余秀华诗歌中的感情色彩解读[J]. 孟晓.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12)
[8]论余秀华诗歌创作的抒情与审美特质[J]. 刘聪.  文艺评论. 2017(10)
[9]苦难的见证与超越——论郑小琼诗歌中的苦难抒写[J]. 孙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10]被消费的残疾人——浅谈媒体残障报道的叙事误区[J]. 冯欢.  新媒体研究. 2017(14)

博士论文
[1]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残疾书写[D]. 薛皓洁.扬州大学 2018
[2]中国当代小说残疾叙事的主题研究[D]. 付用现.南京师范大学 2015
[3]论女性意识视域下的当代女性诗歌[D]. 赵林云.山东大学 2013
[4]现代中国文学疾病叙事研究[D]. 宫爱玲.山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发现和走进世俗[D]. 蒋涵真.暨南大学 2018
[2]论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的日常化书写[D]. 李政晓.云南师范大学 2017
[3]“余秀华现象”受众文化心理阐析[D]. 雷雯.海南师范大学 2017
[4]身体的隐喻—中西女性艺术中的身体符号表达[D]. 赵希.东北师范大学 2013
[5]刘恒小说的底层叙事研究[D]. 刘如鹏.河南师范大学 2013
[6]论张贤亮小说的身体叙事[D]. 刘琳.西南大学 2012
[7]犀利而精粹的底层诗歌写作[D]. 赵春丰.河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72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72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7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