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讽刺概念考述(1908-1938)
发布时间:2021-01-14 07:33
“讽刺”通常被视为一个不证自明的概念,但是仔细辨析可以从中分离出多重内涵。讽刺既是一种修辞手法,广泛存在于文学创作之中;又可以构成一种文学类型,具有自身独特的文类规范;此外,还具有多重审美形态,不仅被视为喜剧性审美范畴中的一种,被纳入喜剧的研究视域,同时在现代时期完成了自我研究场域的构建,具有了较为完备的理论形态。中国现代讽刺概念一部分是从古代讽刺中衍生而来,另一部分受到了西方“satire”和“irony”概念的影响。“讽刺”一词被反复使用,但同一个词却承担了不同的语义。本文着重将“讽刺”视为一个发展的概念,探讨讽刺概念的生成过程,以及意义转换过程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全文共五个部分,包括绪论、正文三章和结语。绪论部分首先明确讽刺的三层内涵,并对当下讽刺理论研究进行归纳和概括,强调讽刺理论在讽刺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明确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并对本文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第一章从词源学角度对“讽刺”一词进行辨析,指出“讽刺”并非日语外来词,而是汉语历史上固有的词,但是在不断使用过程中词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属于古词新义。本章通过对古代词汇的考辨指出现代讽刺对古代讽刺语义的继承和发展...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讽刺:多重词汇的交织
第一节 古典讽刺的衍生
一、词源学:古词新义
二、词形演变中的意蕴生成
第二节 西方语汇的介入
一、satire与讽刺的对译:讽刺概念的完善
二、作为反语的irony:讽刺手法的丰富
第二章 作为文类的讽刺:以讽刺小说类型理论为中心
第一节 从讽刺修辞到讽刺文类
第二节 类型理论的先声:新小说热潮下的讽刺小说标示
一、讽刺的粗鄙性
二、讽世:讽刺的流俗化
三、从讽世到讽刺:讽刺小说名称的确立
第三节 经典化的鲁迅“讽刺小说”类型
一、讽刺小说类型的建构过程
二、讽刺的现代转换:两种含蓄
三、讽刺的泛化:从狭义到广义
第三章 讽刺审美形态的建构
第一节 讽刺的喜剧性
一、喜剧的亚范畴
二、以笑为目的
第二节 严肃的政治讽刺
一、讽刺的客观性
二、讽刺对象的外向性
三、积极的救世主义
结语 讽刺研究场域的构建及影响
附录
1、对应讽刺的翻译
2、新小说热潮下的讽刺小说标示
3、《小说新报》中的讽刺小说标示
4、讽刺理论论争文献(1908—1938)
5、讽刺概念的辞典厘定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讽与戏谑——一个比较的考察[J]. 汪正龙,王妍. 学术研究. 2017(04)
[2]中国现代文艺中“笑”的观念及其价值[J]. 张丛皞. 文艺争鸣. 2016(07)
[3]概念史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J]. 李里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5)
[4]“风”、“讽”的词义演变[J]. 董华伟,叶正渤.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5]晚清“新小说”类型及其演变[J]. 朱秀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6]试论巴赫金的讽刺观[J]. 温德民.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7]论《中国小说史略》的版本演进及其修改的学术史意义[J]. 鲍国华. 鲁迅研究月刊. 2007(01)
[8]关于“晚清”小说的标示[J]. 陈大康. 明清小说研究. 2004(02)
[9]讽刺的跨度:从反讽到谴责[J]. 傅元峰. 浙江社会科学. 2001(05)
[10]巴赫金对席勒讽刺观的继承与发展──兼及巴赫金笑论的美学史意义[J]. 曾军. 外国文学研究. 2001(03)
博士论文
[1]中国近代美学关键词的生成流变[D]. 鄂霞.东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试论中国“幽默文学”的建构(1932-1937)[D]. 沈晨.山东大学 2018
[2]《小说新报》研究[D]. 安静.济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76498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讽刺:多重词汇的交织
第一节 古典讽刺的衍生
一、词源学:古词新义
二、词形演变中的意蕴生成
第二节 西方语汇的介入
一、satire与讽刺的对译:讽刺概念的完善
二、作为反语的irony:讽刺手法的丰富
第二章 作为文类的讽刺:以讽刺小说类型理论为中心
第一节 从讽刺修辞到讽刺文类
第二节 类型理论的先声:新小说热潮下的讽刺小说标示
一、讽刺的粗鄙性
二、讽世:讽刺的流俗化
三、从讽世到讽刺:讽刺小说名称的确立
第三节 经典化的鲁迅“讽刺小说”类型
一、讽刺小说类型的建构过程
二、讽刺的现代转换:两种含蓄
三、讽刺的泛化:从狭义到广义
第三章 讽刺审美形态的建构
第一节 讽刺的喜剧性
一、喜剧的亚范畴
二、以笑为目的
第二节 严肃的政治讽刺
一、讽刺的客观性
二、讽刺对象的外向性
三、积极的救世主义
结语 讽刺研究场域的构建及影响
附录
1、对应讽刺的翻译
2、新小说热潮下的讽刺小说标示
3、《小说新报》中的讽刺小说标示
4、讽刺理论论争文献(1908—1938)
5、讽刺概念的辞典厘定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讽与戏谑——一个比较的考察[J]. 汪正龙,王妍. 学术研究. 2017(04)
[2]中国现代文艺中“笑”的观念及其价值[J]. 张丛皞. 文艺争鸣. 2016(07)
[3]概念史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J]. 李里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5)
[4]“风”、“讽”的词义演变[J]. 董华伟,叶正渤.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5]晚清“新小说”类型及其演变[J]. 朱秀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6]试论巴赫金的讽刺观[J]. 温德民.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7]论《中国小说史略》的版本演进及其修改的学术史意义[J]. 鲍国华. 鲁迅研究月刊. 2007(01)
[8]关于“晚清”小说的标示[J]. 陈大康. 明清小说研究. 2004(02)
[9]讽刺的跨度:从反讽到谴责[J]. 傅元峰. 浙江社会科学. 2001(05)
[10]巴赫金对席勒讽刺观的继承与发展──兼及巴赫金笑论的美学史意义[J]. 曾军. 外国文学研究. 2001(03)
博士论文
[1]中国近代美学关键词的生成流变[D]. 鄂霞.东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试论中国“幽默文学”的建构(1932-1937)[D]. 沈晨.山东大学 2018
[2]《小说新报》研究[D]. 安静.济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76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76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