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孙吴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01:26
入晋以后,吴地文学、学术井喷式发展,那是得益于三国时期孙吴文学的多年积淀。但与曹魏文学相比,三国时期的孙吴文学就显得暗淡了许多,因此学界对其相关研究也较少有学者关注,导致研究著述甚微,研究成果寥寥无几。事实上,最初的孙吴地区无论是学风还是文风都趋于保守平实。但是随着汉末大乱,士人纷纷南迁避祸,带来人才的流动,继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稳定,孙吴政权暂时的和平,带来了孙吴文学活动的兴起,文士交流的频繁。孙吴文学也在短短时间内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尤其是在四言诗、体物赋和应用散文等多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中原文学较为活络,且玄学渐兴不同,孙吴文学保留了浓郁的地域色彩。通过对其文学、学术相关成果,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孙吴文学值得我们以见微知著的精神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期能够为三国文学的全面研究发展做一点努力。本论文除绪论外共有四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本论文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孙吴文学的概况从吴地文学的历史背景及源流如先秦时期的吴地、秦汉时期的吴地及孙吴时期的吴地为研究起点,进而对孙吴士人心态与议论之风进行分析。第二章孙吴文士构成及其文学活动主要从孙...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孙吴文学概况
第一节 吴地文学历史背景源流
一、先秦时期的吴地
二、秦汉时期的吴地
三、孙吴时期的吴地
第二节 孙吴士人心态与议论之风
一、孙吴文士心态
二、议论之风与文学创作
第二章 孙吴文士构成及其文学活动
第一节 孙吴政权的文教建设
一、孙吴政权的文化政策
二、孙吴政权的教育政策
第二节 孙吴文学活动的传播
一、文学传授的普遍性
二、文学活动的频繁性
第三节 孙吴的文士构成及文学活动
一、南北士人的交流
二、中原人物品评的波及
第三章 孙吴文
第一节 本土文士
第二节 侨寓文士
第三节 陆机、陆云
第四章 孙吴诗、赋
第一节 孙吴诗
一、四言诗的承继
二、民谣的文人化创作:《尔汝歌》
第二节 孙吴体物赋
一、创作群体
二、体物赋穷形写貌的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六朝地记:地理与文学的结合[J]. 王琳. 文史哲. 2012(01)
[2]孙吴文化之景观[J]. 魏宏灿. 池州学院学报. 2011(02)
[3]试论魏晋南北朝子书撰作风貌的阶段差异[J]. 王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4]试论吴文化在三国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J]. 陈绍辉. 襄樊学院学报. 2010(09)
[5]六朝文化研究刍议[J]. 胡阿祥. 东南文化. 2009(01)
[6]浅析孙吴的论议之风[J]. 王绍卫,蒋月侠. 滁州学院学报. 2008(01)
[7]孙吴文学述略[J]. 王绍卫,杨淑敏. 宿州学院学报. 2007(06)
[8]魏晋南北朝方志初探[J]. 王毓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7(04)
[9]孙吴的世家大族与学术[J]. 王绍卫.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10]江南的开发及其文学的发轫[J]. 跃进. 文学遗产. 2007(03)
本文编号:2983987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孙吴文学概况
第一节 吴地文学历史背景源流
一、先秦时期的吴地
二、秦汉时期的吴地
三、孙吴时期的吴地
第二节 孙吴士人心态与议论之风
一、孙吴文士心态
二、议论之风与文学创作
第二章 孙吴文士构成及其文学活动
第一节 孙吴政权的文教建设
一、孙吴政权的文化政策
二、孙吴政权的教育政策
第二节 孙吴文学活动的传播
一、文学传授的普遍性
二、文学活动的频繁性
第三节 孙吴的文士构成及文学活动
一、南北士人的交流
二、中原人物品评的波及
第三章 孙吴文
第一节 本土文士
第二节 侨寓文士
第三节 陆机、陆云
第四章 孙吴诗、赋
第一节 孙吴诗
一、四言诗的承继
二、民谣的文人化创作:《尔汝歌》
第二节 孙吴体物赋
一、创作群体
二、体物赋穷形写貌的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六朝地记:地理与文学的结合[J]. 王琳. 文史哲. 2012(01)
[2]孙吴文化之景观[J]. 魏宏灿. 池州学院学报. 2011(02)
[3]试论魏晋南北朝子书撰作风貌的阶段差异[J]. 王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4]试论吴文化在三国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J]. 陈绍辉. 襄樊学院学报. 2010(09)
[5]六朝文化研究刍议[J]. 胡阿祥. 东南文化. 2009(01)
[6]浅析孙吴的论议之风[J]. 王绍卫,蒋月侠. 滁州学院学报. 2008(01)
[7]孙吴文学述略[J]. 王绍卫,杨淑敏. 宿州学院学报. 2007(06)
[8]魏晋南北朝方志初探[J]. 王毓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7(04)
[9]孙吴的世家大族与学术[J]. 王绍卫.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10]江南的开发及其文学的发轫[J]. 跃进. 文学遗产. 2007(03)
本文编号:2983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8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