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韩非子》“说林”、“储说”文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18:09
  “说林”、“储说”是《韩非子》中两篇数量颇丰的故事集,是韩非进行广泛搜集整理以备游说之用的故事材料汇编。韩非以“说”命名,将这些材料归结于“说”之下,不仅反映了他对“说”故事性因素的认识,也符合古代存在的一种名为“说”文体的基本特征。但在现今的研究过程中,不少研究者无视这一本来事实,忽视了“说”体的存在,将“说林”、“储说”中的故事当作寓言,将中国传统寓言观与西方寓言观混为一谈,模糊了“说林”、“储说”以及先秦散文中的故事的性质。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确定“说”体存在的客观事实及其基本特性,论证“说林”、“储说”属于“说”体性质。同时通过对古今寓言内涵的深入探究,以及寓言文体在中国的生发状况,来区别中西寓言的内涵,从而否定“说林”、“储说”属于寓言文体这一说法。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共三章)、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说林”、“储说”当前的研究状况,以及本文选题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第一章,引出话题,通过两个方面来合理引导论文走向。第一,交代研究此话题的意义,从《韩非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特殊性与“说”在《韩非子》中的特殊性两方面来说明;第二,由于在研究过程中...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说林”、“储说”之“说”探讨
    一、《韩非子》与“说”的独特性探讨
        (一) 《韩非子》在诸子散文中的独异性
        (二) “说”在《韩非子》整体结构中的地位
    二、“说林”、“储说”之“说”字之义
第二章 “说”体
    一、古代文体作品中的说体
        (一) 西晋时期陆机《文赋》中的“说”体
        (二) 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论说》中的“说”体
        (三) 宋代张表臣《珊瑚钩诗话》中的“说”体
        (四) 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说、解》中的“说”体
        (五)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说》中的“说”体
    二、先秦以说名篇的文章
        (一) 《周易·说卦》、《墨子·经说》、《韩非子·说疑》
        (二) 《列子·说符》、《商君书·说民》、《庄子·说剑》
        (三) 《韩非子·说林》、《内外储说》
        (四) 《尚书·说命》、《韩非子·说难》、《韩非子·八说》、《吕氏春秋·顺说》
    三、“说林”、“储说”之“说”研究
        (一) “说林”、“储说”之“说”的形态
        (二) “说林”、“储说”之“说”与文体“说”的关系
第三章 “说林”、“储说”之“说”非为寓言辨
    一、二十世纪寓言研究中“说林”、“储说”的定性
    二、历史中寓言的名与实分析
        (一) 寓言之名的问世
        (二) 古代寓言内涵分析
        (三) 现代寓言内涵分析
    三、中西“寓言”的碰撞
        (一) 中西“寓言”的最初碰撞
        (二) 论“寓言”与“Fable”的对译
        (三) “说林”、“储说”与《伊索寓言》对比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秦“说体”的生成、类型及文体意义——兼论《汉书·艺文志》“小说”的观念与分类[J]. 夏德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2]《战国策》、《韩非子》二书中的说体文比较[J]. 柯镇昌.  临沂大学学报. 2012(05)
[3]《储说》和《说林》比较[J]. 韩贤克.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35)
[4]中国寓言研究反思及传统寓言视野[J]. 常森.  文学遗产. 2011(01)
[5]“说部”考[J]. 刘晓军.  学术研究. 2009(02)
[6]刘向说体文思想研究[J]. 姚娟,张志敏.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7]连珠源于先秦子书考[J]. 耿振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8]中国古代的“寓言”理论及文体形态[J]. 张群.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9]论先秦寓言的成就[J]. 赵逵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生成方式[J]. 郭英德.  学术研究. 2005(01)

博士论文
[1]说炜晔而谲诳[D]. 张瑞.北京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韩非子》“说林”、“储说”研究[D]. 马一禾.郑州大学 2013
[2]《韩非子》寓言刍论[D]. 张婕.延边大学 2009
[3]《韩非子》寓言研究[D]. 宋宏.四川师范大学 2009
[4]说文文体与宋前说文研究[D]. 陈志扬.辽宁师范大学 2008
[5]先秦诸子寓言新论[D]. 周岩壁.陕西师范大学 2008
[6]诸子叙事研究[D]. 薛秀艳.西南大学 2007
[7]韩非生平与《韩非子》文体研究[D]. 马世年.西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85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85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c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