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清诗话中韦应物诗歌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4 00:18
  韦应物是唐大历时期杰出而独特的诗人,白居易、苏轼、严羽、胡应麟、许学夷等著名评论家对其人其诗有许多经典的评论。到了清代,议论之风大盛,诗话高度发展并进入总结期,诗论家们对韦应物诗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如韦诗的渊源、与他人诗歌的比较、艺术特征以及诗歌体裁等。清代诗论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挖掘,他们大胆提出新的观点,甚至推翻前人的论断,使后人对韦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试以清代诗话为主,清前历代诗话为辅,从文学接受史的角度探讨清代诗话对韦应物诗歌的接受情况,突出具有代表性及争议性的观点,加以分析阐释。具体来说,本文围绕清代诗话关于韦诗讨论最为激烈的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即韦诗的渊源、韦柳高下之争以及韦诗的艺术特征。第一部分探讨了清代诗话对韦诗渊源的评价。清代诗论家们认为韦应物至少学习了陶渊明、谢灵运、谢跳等人的诗歌,甚至还汲取了汉魏诗歌古质的诗艺,他们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韦诗渊源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更为客观、细致。本章试图梳理、评析清代诗话关于韦诗渊源的评论,以期对韦诗渊源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二部分评析了清代诗话关于韦应物、柳宗元诗歌的高下之争。韦柳高下之争向来是文学史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一...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清诗话中关于韦诗渊源之论
    第一节 清诗话中关于“陶韦”的相关评论
        一、历代诗话中的“陶韦”并提
        二、韦应物有陶渊明之性情
        三、韦诗得陶诗之宗尚
        四、陶渊明非韦应物可比
    第二节 清诗话中关于韦应物学习其他诗人的评论
        一、韦参学谢
        二、清诗话中关于韦应物学习其他汉魏六朝诗人的评论
第二章 清诗话中关于韦柳高下的争议
    第一节 历代诗话中的韦柳并称
    第二节 清诗话中有关韦柳异同之论
        一、对韦柳诗歌渊源的比较
        二、对韦柳诗歌风格的比较
        三、韦柳五言古诗成就出众
        四、对韦柳诗歌情感的比较
    第三节 清诗话中的韦柳高下之争
        一、清前韦柳高下之争
        二、清代的韦柳高下之争
第三章 清诗话关于韦诗“清”“淡”之论
    第一节 清诗话中韦诗的“清”与“淡”
        一、清诗话中韦诗之“清”
        二、清诗话中韦诗之“淡”
    第二节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对韦诗“清”“淡”的推崇
        一、“神韵说”与“清”“淡”
        二、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对韦诗“清”“淡”的推崇
    第三节 关于韦诗“清”“淡”的负面评价
        一、清前诗话关于韦诗的负面评价
        二、清代诗话关于韦诗“清”“淡”的负面评价
余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辨体思想看明清诗学对韦、柳五古之接受[J]. 洪迎华,尚永亮.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04)
[2]“韦柳体”及韦柳高下争议的接受学考察[J]. 洪迎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3]明人诗学视野中的韦应物论[J]. 孙春青.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4]论和陶诗及其文化意蕴[J]. 袁行霈.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6)
[5]大历诗坛上的一个特殊存在──试论韦应物诗歌古近诸体的艺术风貌[J]. 沈文凡.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02)
[6]论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写实倾向[J]. 童强.  文学遗产. 1996(01)
[7]自成一家之体 卓为百代之宗——韦应物的诗史意义[J]. 蒋寅.  社会科学战线. 1995(01)
[8]论韦应物诗歌的淡美风格[J]. 胥云.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4)
[9]论韦柳诗风[J]. 马自力.  中国社会科学. 1989(05)

博士论文
[1]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 彭伟.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清诗话中陶渊明诗歌的研究[D]. 吕苗苗.上海师范大学 2015
[2]韦应物清淡诗风研究[D]. 袁芳林.西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96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96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5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