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党锢名士活动考论 ——以中原地区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1-25 12:44
“党锢名士”指在东汉后期两次党锢之祸中受到朝廷捕杀或禁锢的文人群体。构成人员以政府官员和太学生员为主,他们大都出身清流,依靠相似的价值准则、政治理想和道德体系结成群体,共同反对宦官外戚。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也是大部分党锢名士成长活动、仕宦交游的重要地带。从文献学的角度,对中原党锢名士的出仕执政、治学选举、身世姻亲、学术著作等情况展开研究,旨在批判继承党锢名士精神,发现其对中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对全国党锢名士分布地点分析,发现颍川、汝南、南阳、陈留等郡党人数量最多,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这些地方与东汉都城洛阳的地缘关系密切,洛阳人才汇聚,朝廷重视经学,治学氛围良好。中原党锢名士性情颖悟,广涉群经。他们祖上大多累世做官或经济实力雄厚,并拜于官僚或经学大师门下。绝大部分党锢名士通过举孝廉、辟除或任子走上仕途,担任着地方或中央各级各类官职。在执政过程中,他们蔑视权贵,护佑百姓,秉承着传统儒家“春秋狱断”的精神。党锢名士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择友观,他们关系友好,来往密切,极力排斥宦官外戚。在姻亲观念上讲究门当户对,强强联合。最终因群体声势过甚,为宦官所谮,或被杀被禁,或逃亡隐居,去向不一...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党锢名士分布、学习与出仕考论
第一节 党锢名士的数量与分布考论
第二节 党锢名士的出仕情况考论
第三节 党锢名士的执政方式考论
第二章 党锢名士治学、选举等情况考论
第一节 中原地区占据地利天时
(一)东汉定都洛阳汇聚学术人才
(二)朝廷重视经术治学氛围良好
第二节 党锢名士治学考论
(一)党锢名士性情颖悟治学刻苦
(二)党锢名士治学广博多有成就
(三)党锢名士研习谶纬善卜吉凶
(四)党锢名士校书著作兰台东观
第三节 党锢名士参与选举考论
(一)党锢名士举孝廉考论
(二)党锢名士受辟除考论
(三)党锢名士任子考论
第四节 党锢名士的出身、师承和交游姻亲等考论
(一)党锢名士出身考论
(二)党锢名士师承考论
(三)党锢名士交游考论
(四)党锢名士姻亲考论
(五)党锢名士去向考论
第三章 党锢名士精神考论
第一节 党锢名士忠孝仁义爱恨分明
第二节 党锢名士精神可从《诗经》《楚辞》找到源头
第三节 屈原文化对党锢名士性格的影响
第四节 党锢名士弃忠恕而峻刑罚应当批评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党锢名士著作目录
附录二:后世文学文献对党锢之祸的接受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汉经学博士的政治性与学术性[J]. 佟晟昱,李晓丽. 鸡西大学学报. 2017(02)
[2]西汉易经传承考略[J]. 王展妮. 兰台世界. 2016(20)
[3]先秦时期的孔氏家学考论[J]. 陈以凤.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4]决科之利:科举时代专经现象述论——兼论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J]. 丁修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04)
[5]东汉党人的阶级基础和群体认同[J]. 王传武. 江汉学术. 2015(03)
[6]东汉洛阳兰台、东观文人群体及其创作考论[J]. 李建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5(01)
[7]从兰台东观谈东汉时期皇家藏书机构的特点[J]. 向怡泓,王云庆. 新世纪图书馆. 2015(01)
[8]丞相、皇帝与郡国计吏:两汉上计制度变迁探微[J]. 侯旭东. 中国史研究. 2014(04)
[9]后汉“党锢之祸”起因新探[J]. 王煜焜. 唐都学刊. 2013(01)
[10]汉代策选与对策文述论[J]. 张影,韦春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硕士论文
[1]从“党锢之祸”看东汉经学教育对士人政治参与意识的影响[D]. 刘涛.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党议缘起[D]. 王传武.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党锢之祸与汉末文学[D]. 杜建锋.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99245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党锢名士分布、学习与出仕考论
第一节 党锢名士的数量与分布考论
第二节 党锢名士的出仕情况考论
第三节 党锢名士的执政方式考论
第二章 党锢名士治学、选举等情况考论
第一节 中原地区占据地利天时
(一)东汉定都洛阳汇聚学术人才
(二)朝廷重视经术治学氛围良好
第二节 党锢名士治学考论
(一)党锢名士性情颖悟治学刻苦
(二)党锢名士治学广博多有成就
(三)党锢名士研习谶纬善卜吉凶
(四)党锢名士校书著作兰台东观
第三节 党锢名士参与选举考论
(一)党锢名士举孝廉考论
(二)党锢名士受辟除考论
(三)党锢名士任子考论
第四节 党锢名士的出身、师承和交游姻亲等考论
(一)党锢名士出身考论
(二)党锢名士师承考论
(三)党锢名士交游考论
(四)党锢名士姻亲考论
(五)党锢名士去向考论
第三章 党锢名士精神考论
第一节 党锢名士忠孝仁义爱恨分明
第二节 党锢名士精神可从《诗经》《楚辞》找到源头
第三节 屈原文化对党锢名士性格的影响
第四节 党锢名士弃忠恕而峻刑罚应当批评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党锢名士著作目录
附录二:后世文学文献对党锢之祸的接受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汉经学博士的政治性与学术性[J]. 佟晟昱,李晓丽. 鸡西大学学报. 2017(02)
[2]西汉易经传承考略[J]. 王展妮. 兰台世界. 2016(20)
[3]先秦时期的孔氏家学考论[J]. 陈以凤.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4]决科之利:科举时代专经现象述论——兼论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J]. 丁修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04)
[5]东汉党人的阶级基础和群体认同[J]. 王传武. 江汉学术. 2015(03)
[6]东汉洛阳兰台、东观文人群体及其创作考论[J]. 李建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5(01)
[7]从兰台东观谈东汉时期皇家藏书机构的特点[J]. 向怡泓,王云庆. 新世纪图书馆. 2015(01)
[8]丞相、皇帝与郡国计吏:两汉上计制度变迁探微[J]. 侯旭东. 中国史研究. 2014(04)
[9]后汉“党锢之祸”起因新探[J]. 王煜焜. 唐都学刊. 2013(01)
[10]汉代策选与对策文述论[J]. 张影,韦春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硕士论文
[1]从“党锢之祸”看东汉经学教育对士人政治参与意识的影响[D]. 刘涛.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党议缘起[D]. 王传武.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党锢之祸与汉末文学[D]. 杜建锋.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99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9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