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白蛇传”传说中的形象塑造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2021-01-25 18:53
  “白蛇传”是我国四大传说之一,普遍认为它从唐传奇起源,南宋《西湖三塔记》初现故事雏形,明代《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最早最完整的“白蛇传”故事。清朝黄图秘的《雷峰塔》是目前最早的戏剧文本,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在黄本和梨园本的基础上,完成了白娘子形象从负面向正面的转变,也是后代无数小说、戏剧创作的蓝本。对于“白蛇传”故事的重述与改写,持续的时间长,跨越的地域广,作品数量丰富。但目前对于“白蛇传”重述作品的研究还存在研究对象单一,集中于名家名篇,局限于小说体裁,研究论点重复,创新性不足的问题。所以本文希望将研究对象确定为与“白蛇传”故事有关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以小说、剧本、散文、诗歌为主),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作品中人物形象、故事主题等的内涵变迁,反映“白蛇传”故事蕴含的丰富阐释空间,探究其在现当代文学中的体现和产生的影响。由于不同时代的“白蛇传”故事重述和改写都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本文将以伦理认识角度的三次重要转变为顺序,第一阶段主要是唐代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详细梳理“白蛇传”故事起源到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佛教和道教思想对“白蛇传”故事产生了影响,但统摄着故事的仍旧是儒学思想。儒家的人...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白蛇传”故事的起源及历史流变
    第一节 “白蛇传”故事的形成与文本更迭
    第二节 儒释道对“白蛇传”故事流变的影响
第二章 “五四”至“文革”前“白蛇传”人物塑造及其发展变迁
    第一节 富有五四精神的苦闷的反抗者——二十年代“白蛇传”形象书写
    第二节 揭露社会黑暗现实的凡人——三、四十年代“白蛇传”形象书写
    第三节 政治色彩浓厚的反封建斗士——五、六十年代“白蛇传”形象书写
第三章 新时期以来的“白蛇传”人物书写及其流变
    第一节 身份认同的困境与超克
    第二节 人性探索的多元融合
    第三节 异态人性的探索尝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变形规则看东西方新神话异同与交融[J]. 黄琰.  文化遗产. 2017(05)
[2]天伦和人伦共生伦理永恒——秦汉传统中基于发生角度的伦理分类[J]. 张国钧.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3]白蛇传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反思[J]. 高艳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4]简论《青蛇》叙事形式[J]. 苏甜.  群文天地. 2012(03)
[5]白蛇传说的女性主义研究[J]. 黄宝富,左继华.  时代文学. 2010(05)
[6]五伦观念的再认识[J]. 景海峰.  哲学研究. 2008(05)
[7]变形神话之法则的若干视角[J]. 滕琪.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8]降蛇——佛道相争的叙事策略[J]. 吴真.  民族艺术. 2006(01)
[9]中国螺女型故事与仙妻情结研究[J]. 郑土有.  民俗研究. 2004(04)
[10]爱尔兰,永远的爱尔兰——乔伊斯式的爱尔兰性,兼论否定性身份认同[J]. 陶家俊.  国外文学. 2004(04)

博士论文
[1]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D]. 高艳芳.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白蛇传”的现代诠释[D]. 李斌.苏州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白蛇传故事的现代“重写型”作品系列研究[D]. 赵丽雯.扬州大学 2015
[2]中国变形神话研究[D]. 顾玲玲.中南民族大学 2012
[3]重述神话 故事新编[D]. 陈晨.安徽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99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99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0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