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79-2016)评析
发布时间:2021-01-30 21:48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以下简称为《丛刊》)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会刊。《丛刊》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属刊物,体现了该领域最新与最高的研究水平。自刊物创办以来,很多新的研究者通过在《丛刊》发表研究成果而崭露头角,同时它还为大量的研究者提供了言说交流的平台。但是关于《丛刊》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期刊研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较为重要的一支,为再现当时文学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是能够回到当时文学场域的一种方式。而《丛刊》不仅由于其会刊的地位,更在于其承载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演变中承担了很多重要的学术任务,为培养这一学科的新生力量做出了贡献。本论文以《丛刊》为切入点,按照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时间脉络,将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写的是“蹒跚十年”的《丛刊》在八十年代的主要研究趋势。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重新评价”和“填补空白”的文学实践。二、思潮、流派的研究风气。三、对理论方法热和文化分析热的热切探讨。四、文学观念的整合与探讨。通过这四个部分的梳理,以《丛刊》为切入,可以纵观8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趋势。第二章和第三章也是延续此思路,从《丛刊》...
【文章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及其价值
三、中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蹒跚十年”的《丛刊》与现代文学作为“显学”的八十年代
第一节 “重新评价”和“填补空白”的文学实践
第二节 思潮、流派的研究风气
第三节 对理论方法热和文化分析热的热切探讨
第四节 文学观念的整合与探讨
第二章 接续探索的《丛刊》与90年代学术进展
第一节 文学制度研究的兴起
第二节 对文化的研究呈现繁荣景象
第三节 冲出地表的女性文学研究
第三章 再续辉煌的《丛刊》与新世纪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
第一节 文学研究范围的再扩展
第二节 学人研究的再深入
第三节 “左翼文学”的当代解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的变化[J]. 王昭.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01)
[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J]. 王昭,杜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10)
[3]从乌托邦到异托邦——网络文学“爽文学观”对精英文学观的“他者化”[J]. 邵燕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08)
[4]《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J]. 李雪梅. 名作欣赏. 2014(15)
[5]文学与电影的互文性:《活着》和《红高粱》的电影改编[J]. 全炯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10)
[6]论电视剧《红灯记》的美学理念和艺术功能[J]. 张丽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08)
[7]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代际划分[J]. 冯济平. 齐鲁学刊. 2008(01)
[8]《丛刊》:百期成长与学科的新趋向[J]. 杨天舒,熊权.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5(02)
[9]文献研究与理论观照[J]. 张梦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5(02)
[10]我们所走过的道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0期回顾[J]. 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4(04)
博士论文
[1]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D]. 李秀萍.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09644
【文章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及其价值
三、中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蹒跚十年”的《丛刊》与现代文学作为“显学”的八十年代
第一节 “重新评价”和“填补空白”的文学实践
第二节 思潮、流派的研究风气
第三节 对理论方法热和文化分析热的热切探讨
第四节 文学观念的整合与探讨
第二章 接续探索的《丛刊》与90年代学术进展
第一节 文学制度研究的兴起
第二节 对文化的研究呈现繁荣景象
第三节 冲出地表的女性文学研究
第三章 再续辉煌的《丛刊》与新世纪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
第一节 文学研究范围的再扩展
第二节 学人研究的再深入
第三节 “左翼文学”的当代解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的变化[J]. 王昭.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7(01)
[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J]. 王昭,杜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10)
[3]从乌托邦到异托邦——网络文学“爽文学观”对精英文学观的“他者化”[J]. 邵燕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6(08)
[4]《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J]. 李雪梅. 名作欣赏. 2014(15)
[5]文学与电影的互文性:《活着》和《红高粱》的电影改编[J]. 全炯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10)
[6]论电视剧《红灯记》的美学理念和艺术功能[J]. 张丽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08)
[7]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代际划分[J]. 冯济平. 齐鲁学刊. 2008(01)
[8]《丛刊》:百期成长与学科的新趋向[J]. 杨天舒,熊权.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5(02)
[9]文献研究与理论观照[J]. 张梦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5(02)
[10]我们所走过的道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00期回顾[J]. 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4(04)
博士论文
[1]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D]. 李秀萍.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09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0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