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视域下的吕思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6 19:09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历史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担任过国文教授和文学编辑的吕思勉先生对文学也有独到的见解,留下了较为丰富的文本材料。本文主要以吕思勉先生文学领域的著作为蓝本,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教育四部分展开论述,藉此丰富吕思勉研究。正文分五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是介绍吕思勉先生的文学生涯,分求学经历和建诗社、做编辑、担任国文教师等社会经历两部分,宏观上把握吕思勉先生与文学的渊源。第二章主要分析吕思勉先生的文学作品,下分诗词与小说(《中国女侦探》《未来教育史》)两部分,概括主要文学特色,突出吕思勉先生对传统文体的继承与创新,以及重视文本思想性和社会性的观点。第三章主要论述吕思勉先生的文学理论著作,分《论诗》《小说丛话》两部分,《论诗》体现吕思勉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熟识,《小说丛话》体现他对新文化的关注与思考。第四章主要分析吕思勉先生的文学史著作,从章节设置、内容特点分析《宋代文学》,概括“文学是变化发展”以及“文学可以新旧并存”的文学史观。第五章主要分析吕思勉先生的教育论著,分国文与文学关系、国文与国语关系两部分来论述,归纳吕思勉先生“文学是美的产物”以及...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选题研究意义
第一章 吕思勉文学生涯概述
第一节 求学经历(1899-1905)
一、家学渊源
二、受教经历
第二节 社会经历(1905-1952)
一、文学结社
二、文学编辑
三、文学教育
第二章 吕思勉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小说创作
一、《未来教育史》:社会小说初尝试
二、《中国女侦探》:中国第一部女侦探小说
第二节 诗词创作
一、诗歌:一生创作,学宗宋诗
二、词作:师承常州,风格清俊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吕思勉的文学理论
第一节 《小说丛话》研究
一、小说概论
二、小说性质论
三、小说类型论
四、《红楼梦》论
第二节 《论诗》研究
一、诗歌发展论
二、诗歌审美论
三、诗歌批评方法论
第四章 吕思勉的文学史
第一节 清末民初文学史编写概述
第二节 《宋代文学》研究
一、章节设置
二、内容特点
第三节 《宋代文学》的文学史观
第五章 吕思勉的国文教育
第一节 国文与文学的关系
第二节 国文与国语的关系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吕思勉先生文学活动及作品系年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初小说理论:管达如《说小说》与吕思勉《小说丛话》新探[J]. 邬国义. 文史哲. 2015(04)
[2]金泽荣与屠寄、吕思勉之诗文交往[J]. 顾敏琪.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3(03)
[3]吕思勉的妇女观初探[J]. 刘立振.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09)
[4]吕思勉的妇女观[J]. 丁波莉.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5]从传统士人到现代知识分子——论清末民初时期的吕思勉[J]. 李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06)
[6]《中国女侦探》的作者吕侠就是吕思勉[J]. 张耕华,李永圻. 博览群书. 2009(11)
[7]青年吕思勉与《中国女侦探》的创作[J]. 邬国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8]吕思勉《小说丛话》对太田善男《文学概论》的吸入──兼论西方小说艺术论在晚清的移植[J]. 关诗珮.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9]“文学”的重构与文学史的重释——兼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意义[J]. 王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10]浅谈史学大师吕思勉的三大教学方法及其价值[J]. 卓恺返.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7(10)
硕士论文
[1]光华大学三十年代五位教授的国文教育思想[D]. 刘晓雨.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论吕思勉的语文教育思想[D]. 郑静.华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0949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选题研究意义
第一章 吕思勉文学生涯概述
第一节 求学经历(1899-1905)
一、家学渊源
二、受教经历
第二节 社会经历(1905-1952)
一、文学结社
二、文学编辑
三、文学教育
第二章 吕思勉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小说创作
一、《未来教育史》:社会小说初尝试
二、《中国女侦探》:中国第一部女侦探小说
第二节 诗词创作
一、诗歌:一生创作,学宗宋诗
二、词作:师承常州,风格清俊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吕思勉的文学理论
第一节 《小说丛话》研究
一、小说概论
二、小说性质论
三、小说类型论
四、《红楼梦》论
第二节 《论诗》研究
一、诗歌发展论
二、诗歌审美论
三、诗歌批评方法论
第四章 吕思勉的文学史
第一节 清末民初文学史编写概述
第二节 《宋代文学》研究
一、章节设置
二、内容特点
第三节 《宋代文学》的文学史观
第五章 吕思勉的国文教育
第一节 国文与文学的关系
第二节 国文与国语的关系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吕思勉先生文学活动及作品系年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初小说理论:管达如《说小说》与吕思勉《小说丛话》新探[J]. 邬国义. 文史哲. 2015(04)
[2]金泽荣与屠寄、吕思勉之诗文交往[J]. 顾敏琪.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3(03)
[3]吕思勉的妇女观初探[J]. 刘立振.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09)
[4]吕思勉的妇女观[J]. 丁波莉.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5]从传统士人到现代知识分子——论清末民初时期的吕思勉[J]. 李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06)
[6]《中国女侦探》的作者吕侠就是吕思勉[J]. 张耕华,李永圻. 博览群书. 2009(11)
[7]青年吕思勉与《中国女侦探》的创作[J]. 邬国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8]吕思勉《小说丛话》对太田善男《文学概论》的吸入──兼论西方小说艺术论在晚清的移植[J]. 关诗珮.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9]“文学”的重构与文学史的重释——兼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意义[J]. 王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10]浅谈史学大师吕思勉的三大教学方法及其价值[J]. 卓恺返.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7(10)
硕士论文
[1]光华大学三十年代五位教授的国文教育思想[D]. 刘晓雨.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论吕思勉的语文教育思想[D]. 郑静.华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0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20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