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国民文学论争:分裂的“后五四”与文艺改塑的先兆

发布时间:2021-02-07 18:54
  1920年代中期,曾发生过一场小范围的"国民文学"论争,论争的焦点问题集中在传统与欧化、本土与外来的关系上。郑伯奇、穆木天等不满于新文学过于强烈的欧化色彩,因而倡导国民文学,主张对本土和传统艺术资源进行汲取。钱玄同、林语堂则批评国民文学论是浅薄自大的爱国主义行为,拥护"爽爽快快讲欧化之一法"。周作人左右出击,对国民文学观念持有保留的认可态度。鲁迅虽未直接参与"国民文学"论争,但有关"国民"的话题却是他持续思考的重心,主张大胆吸取外国思想资源,时刻警惕传统与本土言论的思想危害,则是鲁迅始终抱持的思想态度。这些互有差异的观点,折射出了"后五四"时期知识界分化裂变的图景,并在一定程度上预兆出了后续的文艺改塑途径。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恢复文学史之“争”相——从“《庄子》与《文选》之争”说开去[J]. 高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本文编号:3022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22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2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