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在仕与不仕之间——李渔弃举原因新探

发布时间:2021-02-14 03:21
  李渔放弃举业的原因,过往学者各有说法,最有代表性的为"战乱说""强仕说""天命说"和"性格说"。但研究发现这些说法存在一定局限:首先,过于强调单个因素,忽略了李渔心态的复杂。其次,这些说法都通过讨论李渔入清后的弃举经历得出,并未提及李渔在入清之前已经形成的不仕之心。但通过其诗、词、文、小说等著作可以发现,李渔在入清前和入清后放弃应举的原因并不相同。是故讨论李渔的弃举问题应对入清前和入清后两个阶段分别加以考察。引证李渔的作品及当时文献,可见其不仕心态的变化和复杂。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过往说法的误区
二、李渔不仕原因再探索
    (一)入清前:对求取功名萌生倦意
    (二)入清后:个人心态变化和实际生活走向
        1.对文化毁灭者的痛恨与政府高压的恐慌
        2.经济条件的拮据和实际生活的走向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陶渊明意象在明末清初的建构——基于明末士人李渔为中心的考察[J]. 刘佳星.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04)
[2]清前期的货币问题与政府应对[J]. 王欢.  兰台世界. 2012(15)
[3]李渔生平三考[J]. 黄强.  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03)



本文编号:3033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33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3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