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山坡小说的悲剧意识
发布时间:2021-02-14 05:26
朱山坡是桂东南地区有巨大发展潜力与上升空间的“黑马”作家,被称作“广西后三剑客”之一。他智慧而又思想奇崛,才华横溢而又想象诡异,荒诞中显露他叙事的不拘一格。纵观其至目前为止的小说,在逃离与找寻、死亡与救赎、偶然与必然的冲突中透露出发人深思的悲剧意识:对命运、人性以及灵魂深层追问。这一悲剧意识贯穿朱山坡创作始终,体现作家对人类以及社会悲剧性地洞察,传达作家深广的人性关怀与悲悯情怀。朱山坡作品独特之处在于这种悲剧意识与人类存在一脉相连,犀利冷静地描绘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农村碰撞下,繁衍着这个时代乡村人原生态的生存真相与灵魂苦难。本论文从悲剧意识角度切入,运用悲剧理论以及文本细读方法对具有代表性作品蕴含的悲剧意识进行较为全面地、系统地剖析与阐释。朱山坡对生活、时代的深入感悟以及受其他作家的影响,形成了他独特的小说世界。小说悲剧意识的内涵颇多,主要体现为生存悲剧、人性悲剧以及宿命悲剧三个方面。除此之外,朱山坡非常注重创作技巧的运用,苍凉书写中蕴含悲痛的审美体验。悲剧意象选择与悲剧氛围营造,单一叙述模式与特殊叙述视角,使整个小说创作形式略胜一筹。价值的毁灭、悲剧形象塑造是其悲剧艺术的突出表现。朱山...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一)综合整体研究
(二)思想内容的研究
(三)创作方法研究
(四)硕士论文研究
(五)访谈以及作家公开发表文章
三、研究意义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朱山坡小说悲剧意识的成因
第一节 童年经验与生命感悟
一、少年时代的见闻
二、个体生命的感悟
第二节 川端康成与余华之影响
第三节 时代背景与地域环境的浸染
第二章 朱山坡小说悲剧意识的内涵呈现
第一节 城乡对立下的生存悲剧
一、物质层:边缘人生存苦难的悲剧
二、精神层:农民灵魂失落的悲剧
第二节 丑恶异化的人性悲剧
一、底层苦难中自私自利的本性
二、欲望膨胀下扭曲异化的人性
第三节 在劫难逃的宿命悲剧
一、偶然必然冲突中的悲苦命运
二、绝望反抗中的灵魂孤独
第三章 朱山坡小说悲剧意识的艺术表征
第一节 悲剧意象与悲剧意蕴
一、风暴:恐惧而绝望
二、弃婴:荒凉而孤独
第二节 犀利冷静的悲剧叙述
一、欲望到破灭的结构模式
二、特殊叙述视角的选择
(一)精神病人
(二)未成年人
第三节 朱山坡小说悲剧艺术的审美价值
一、价值的毁灭
二、悲剧形象的塑造
第四章 朱山坡小说悲剧意识研究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如何让小说变得简单(创作谈)[J]. 朱山坡. 朔方. 2014(02)
[2]生命之思与灵魂之痛——读朱山坡的短篇小说近作[J]. 杨荣. 广西文学. 2014(01)
[3]书写乡土世界中的尊严和灵魂——再论朱山坡的小说创作[J]. 梁冬华. 广西文学. 2014(01)
[4]失魂的悲剧——评朱山坡的《灵魂课》[J]. 毕光明. 创作与评论. 2013(10)
[5]朱山坡小说印象[J]. 陈莉. 广西文学. 2010(07)
[6]我的名字就叫故乡[J]. 朱山坡. 广西文学. 2009(08)
[7]空中的眼睛[J]. 朱山坡. 山花. 2006(03)
[8]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J]. 李掖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9]不是美丽和忧伤,而是苦难与哀怨[J]. 孤云,朱山坡. 花城. 2005(06)
[10]悲渺与悲壮——论丁玲萧红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审美价值[J]. 熊延柳. 黑河学刊. 2005(01)
硕士论文
[1]朱山坡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反思[D]. 丁超.广西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33191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一)综合整体研究
(二)思想内容的研究
(三)创作方法研究
(四)硕士论文研究
(五)访谈以及作家公开发表文章
三、研究意义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朱山坡小说悲剧意识的成因
第一节 童年经验与生命感悟
一、少年时代的见闻
二、个体生命的感悟
第二节 川端康成与余华之影响
第三节 时代背景与地域环境的浸染
第二章 朱山坡小说悲剧意识的内涵呈现
第一节 城乡对立下的生存悲剧
一、物质层:边缘人生存苦难的悲剧
二、精神层:农民灵魂失落的悲剧
第二节 丑恶异化的人性悲剧
一、底层苦难中自私自利的本性
二、欲望膨胀下扭曲异化的人性
第三节 在劫难逃的宿命悲剧
一、偶然必然冲突中的悲苦命运
二、绝望反抗中的灵魂孤独
第三章 朱山坡小说悲剧意识的艺术表征
第一节 悲剧意象与悲剧意蕴
一、风暴:恐惧而绝望
二、弃婴:荒凉而孤独
第二节 犀利冷静的悲剧叙述
一、欲望到破灭的结构模式
二、特殊叙述视角的选择
(一)精神病人
(二)未成年人
第三节 朱山坡小说悲剧艺术的审美价值
一、价值的毁灭
二、悲剧形象的塑造
第四章 朱山坡小说悲剧意识研究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如何让小说变得简单(创作谈)[J]. 朱山坡. 朔方. 2014(02)
[2]生命之思与灵魂之痛——读朱山坡的短篇小说近作[J]. 杨荣. 广西文学. 2014(01)
[3]书写乡土世界中的尊严和灵魂——再论朱山坡的小说创作[J]. 梁冬华. 广西文学. 2014(01)
[4]失魂的悲剧——评朱山坡的《灵魂课》[J]. 毕光明. 创作与评论. 2013(10)
[5]朱山坡小说印象[J]. 陈莉. 广西文学. 2010(07)
[6]我的名字就叫故乡[J]. 朱山坡. 广西文学. 2009(08)
[7]空中的眼睛[J]. 朱山坡. 山花. 2006(03)
[8]生存悲剧的苍凉书写——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J]. 李掖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9]不是美丽和忧伤,而是苦难与哀怨[J]. 孤云,朱山坡. 花城. 2005(06)
[10]悲渺与悲壮——论丁玲萧红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审美价值[J]. 熊延柳. 黑河学刊. 2005(01)
硕士论文
[1]朱山坡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反思[D]. 丁超.广西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33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3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