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清代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5 03:59
  明清易代之际,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思想文化变动不居的时代。处在具有无限变数时代的知识分子,其现实生活、精神世界和学术研究都充满着内在张力。本文的研究对象清代浙东学派即是诞生于此种语境下的一个学术流派。该派由黄宗羲在清初创立,一直延续至清中叶,代表学人主要有黄宗羲、李邺嗣、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邵晋涵、章学诚等,以经史之学名世,但研究领域又广泛涉及哲学、经学、史学、文学、伦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等,是一个有着独立学术精神和鲜明学术个性的学术派别。清代浙东学派虽不以文学为主业,但却有着数量不菲的文学创作和批评,并形成了系统化的成熟的文学思想,这在清代学术流派中并不多见。受其经史之学成就的遮蔽,学界对该派文学思想的关注明显不够。现有研究中,对该派文学思想的综合研究更显薄弱,对该派在文学思想上的独特贡献、其在清代文论史上的地位、对后世文论的影响等问题均缺少系统化探讨。基于此,本文以清代浙东学派的文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在对该派学者文学思想的全面把握中寻绎其共同的文学旨趣,展示其同中有异的文学观念,并尝试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全文共分八个部分,各部分的内容具体如下:导论部分阐明了...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价值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价值
    二、研究综述
        (一) 关于清代浙东学派的研究
        (二) 关于清代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论文框架
第一章 清代浙东学派的形成与学术概貌
    第一节 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渊源和文化背景
        一、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渊源
        二、清代浙东学派存在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谱系、学术定位与学术精神
        一、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谱系
        二、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定位
        三、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精神
    第三节 文学活动在清代浙东学派学术系统中的地位
        一、清代浙东学派的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
        二、诗文写作作为遗民的生存方式
        三、文学作为书院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文学的存史、补史之功
第二章 “见道之文”:清代浙东学派的文道观
    第一节 从理学之“道”到史学之“道”
        一、“道”涵义的历史演变
        二、清代浙东学派之“道”论
    第二节 从文道分离到“文道合一”
        一、文道分离:“载道”与“害道”
        二、文道合一:“明道”与“文便是道”
    第三节 “见道之文”:为文的最高理想
        一、“见道之文”的本原
        二、“见道之文”的创作路径
        三、“见道之文”的衡量标准
        四、“见道之文”的哲学根基
第三章 “元气生至文”:清代浙东学派的文气论
    第一节 中国古代“元气”理论的演变
        一、“元气”的提出与汉代的元气生成论
        二、宋代的元气本体论
        三、元气论在明清时代的新变
    第二节 黄宗羲“元气”论的独特内涵
        一、黄宗羲的气论思想
        二、黄宗羲“元气”的独特内涵
        三、“元气”论与黄宗羲的豪杰人格
    第三节 “元气”之文的美学特质与生成机制
        一、元气论文学观的两种取向
        二、“元气”之文的生成机制
第四章 “万古”之至情:清代浙东学派的性情论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重情”倾向与性情论诗学的高扬
        一、明末清初的“重情”倾向
        二、性情诗学的高扬
    第二节 黄宗羲的性、情之辨
        一、人之性为“不忍”
        二、基于善性的“性之情”
    第三节 “万古之性情”:性情之文的最高层次
        一、诗之原本在于道性情
        二、“情至之情”与“不及情之情”
        三、“一时之性情”与“万古之性情”
        四、清代浙东后学的“性情”诗学
第五章 经、史、学问:清代浙东学派的文源论
    第一节 文与经:“文源六艺”
        一、“文本于经”:一个古老的话题
        二、清初的返经归本思潮
        三、浙东学人的“文源六艺”说
    第二节 文与史:“诗文同源于史”
        一、诗史同源与清初的尊史之风
        二、黄宗羲:文章本于经史之学
        三、章学诚:“古文辞出于史”
    第三节 文与学问:“学问为立言之主”
        一、“文之行远,必本于学”
        二、章学诚的文、学关系论
        三、学问:养气、炼识、充才之路径
第六章 “时”与“势”:清代浙东学派的文变观
    第一节 文变系于“时”
        一、“诗心之妙在能变”
        二、诗之盛衰,“时为之也”
        三、文体升降,与世推移
        四、风雅正变,“亦言其时”
    第二节 文变关乎“势”
        一、明后期对文变之“势”的探求
        二、盛衰迭变与因弊生变
        三、六艺之文—诸子之文—辞章之文:文变之走势
    第三节 文学的古今之变
        一、明代复古主义大潮下的文学古今之辩
        二、浙东学派的文学古今观:文求其是,不论古今
        三、学古之径:“师其意而不袭其迹”
结语:清代浙东学派文论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一、清代浙东学派文论的历史意义
    二、清代浙东学派文论的局限性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史之学与文章创作——清代浙东学派“叙事之文”研究[J]. 宁俊红.  青海社会科学. 2014(05)
[2]典范型人格建构与地方性知识书写——论清代全祖望的诗学品质和文本特点[J]. 罗时进.  文学评论. 2014(05)
[3]清初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的嬗变——以黄宗羲、全祖望同题碑传文为介质[J]. 雷斌慧.  浙江学刊. 2014(01)
[4]学统建构与文论之争——章学诚与桐城派古文理论之比较[J]. 石明庆.  浙江社会科学. 2010(02)
[5]清代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综论[J]. 李燃青,李磊明.  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5)

硕士论文
[1]清初浙东学派古文研究[D]. 方保前.宁波大学 2014
[2]清初浙东学派的文学思想研究[D]. 管凌燕.宁波大学 2009
[3]黄宗羲传记写作及理论之研究[D]. 俞波恩.浙江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34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34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5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