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双簧信”的“经典化”
发布时间:2021-02-18 10:11
1918年钱玄同、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答王敬轩的双簧信",是一个意义不断被延伸、改写的文学史现象。它的"经典化"发轫于1949年之前,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成为高峰,而进入1980年代之后却处在"入史"与"出史"的微妙境遇。"双簧信"发生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百年中,它的"经典化"深受社会时代思潮与政治变革之影响,展示了中国新文学史观的形成、发展与嬗变。
【文章来源】:东岳论丛. 2020,41(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刘半农之死、文学史写作热与“双簧信”的入史
二、从“苦肉计”到“反封建文学的典范”
三、微妙的叙述:“入史”与“出史”之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青年》的初衷[J]. 李新宇. 齐鲁学刊. 2019(03)
[2]重估五四反对派:从林纾的“反动文本”《荆生》《妖梦》谈起[J]. 王桂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3]被神话化的《新青年》“双簧戏”事件[J]. 宋声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01)
[4]新文学略说[J]. 林庚,潘建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01)
[5]林纾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J]. 杨联芬.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2(04)
[6]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续)[J]. 周扬. 文学评论. 1986(02)
本文编号:3039414
【文章来源】:东岳论丛. 2020,41(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刘半农之死、文学史写作热与“双簧信”的入史
二、从“苦肉计”到“反封建文学的典范”
三、微妙的叙述:“入史”与“出史”之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青年》的初衷[J]. 李新宇. 齐鲁学刊. 2019(03)
[2]重估五四反对派:从林纾的“反动文本”《荆生》《妖梦》谈起[J]. 王桂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3]被神话化的《新青年》“双簧戏”事件[J]. 宋声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01)
[4]新文学略说[J]. 林庚,潘建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01)
[5]林纾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J]. 杨联芬.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2(04)
[6]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续)[J]. 周扬. 文学评论. 1986(02)
本文编号:3039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39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