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苍凉背后的一缕温暖 ——迟子建小说死亡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4 09:46
  迟子建作为新时期登入文坛的东北女作家,尽管创作中不乏地域特色、女性书写、对现代文明的反思等等,但在已有的三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她独立于任何一个文学流派。80年代中期以来文坛纷繁复杂,迟子建却在这喧嚣之中独守一方明净,给文坛吹入一股清新之气。她是一个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兼具的作家,一方面她不回避书写现实生存的苦难艰辛、自然人性的复杂迷惘,另一方面她努力拥抱这些不美好,用温情和善意消解丑与恶,给残缺以宽容和理解,因此其作品总有一种宜人的温度,呈现出哀而不伤、清朗湿润的迷人气质。即使是对人类最深的恐惧——死亡的书写也不乏此魅力。笔者欲从叙事学角度解读迟子建小说的死亡书写,探索作者如何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叙事控制机制的艺术化使用使得死亡书写在苍凉的底色中涌动着温暖,传达出作者和谐统一的生命哲学和温情主义的文学信仰。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共三节:第一节阐述迟子建创作及研究概况,第二节梳理与“死亡叙事”有关的研究成果,第三节简述选题缘由和研究方法并对本文涉及的“死亡”、“叙事学”、“死亡叙事”等概念进行必要的说明。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限知的儿童视角、女性视角和全知的上帝视角三个角度...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迟子建创作及研究概况
    第二节 迟子建小说“死亡”主题研究综述
    第三节 选题缘由及概念确认
第一章 迟子建小说死亡叙事视角
    第一节 儿童视角
        一、天真蒙昧的儿童视角遮蔽死亡的惨烈
        二、清新的儿童视角赋予死亡大自然的生机
        三、幻象丛生的儿童视角消融生与死的界限
    第二节 女性视角
        一、浪漫女性视角下死亡叙事的诗性美
        二、哀愁女性视角下死亡叙事的苍凉美
        三、宽阔女性视角下死亡叙事的壮阔美
    第三节 上帝视角
        一、流连日常的上帝视角
        二、透视众生的上帝视角
        三、点燃人性光辉的上帝视角
第二章 迟子建小说死亡叙事控制机制
    第一节 时间控制机制
        一、时间向度的过去性褪去死亡逼真与惨痛
        二、时序的交替实现了对死亡的浪漫而善意的想象
    第二节 空间控制机制
        一、社会大空间
        二、地域小空间
    第三节 景物控制机制
        一、浪漫的景物描写为死亡叙事营造诗意的氛围
        二、活泼的景物描写弱化死亡场面的肃穆悲凉
第三章 迟子建小说死亡叙事的审美品格
    第一节 死亡意象的丰富性
        一、自然意象生意盎然
        二、人文意象的情韵丰厚
    第二节 死亡叙事的语言风格
        一、诗化的语言
        二、多彩的语言
    第三节 死亡叙事的意境特色
        一、意境的诗性美
        二、意境的神性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迟子建小说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构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叙事传统——论迟子建的长篇小说《伪满洲国》[J]. 李遇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4)
[2]论迟子建小说《白雪乌鸦》的幽默品质[J]. 康晓丹.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3]论《瓦解》的死亡叙事艺术[J]. 张武,杜志卿.  外国语文. 2015(05)
[4]我眼里就是这样的炉火——迟子建访谈[J]. 迟子建,刘传霞.  名作欣赏. 2015(28)
[5]儿童视角与新世纪生态小说的时间叙事[J]. 张贺楠.  当代作家评论. 2015(03)
[6]写在灵光消逝的年代——读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J]. 张学昕,左亚男.  百家评论. 2013(02)
[7]玄览生灵 沉淀沧桑——论迟子建长篇小说《白雪乌鸦》[J]. 张学昕.  文艺争鸣. 2010(23)
[8]有关死亡的另一种表述——论迟子建创作中的死亡意识[J]. 郭力.  文艺评论. 2010(01)
[9]论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及其表现形式[J]. 赵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死亡的魔术、神曲、心理三重奏——解析迟子建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叙事艺术[J]. 张昭兵.  当代作家评论. 2009(04)

硕士论文
[1]迟子建小说的死亡叙事研究[D]. 申思.河北大学 2016
[2]论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叙述[D]. 范慧敬.河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49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49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