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诗传注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8 06:46
谢枋得《诗传注疏》是南宋诗经学重要著作,本文是对该书的综合研究。第一章是《诗传注疏》的文献学考察。该书自南宋末年成书之后,始终以抄本传世,在有限的范围内著录与流传,直至逐渐散佚;该书约亡佚于明代中后期,后经清人吴长元辑佚,方得以刻本传世;《诗传注疏》的辑佚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诗经学史地位,该书的诠释体例也在继承中有新变。第二章是从《诗传注疏》看谢枋得的学术思想。将《诗传注疏》置于宋学背景下进行观照,则谢氏论《诗》可能受到心学影响;将《毛诗注疏》与朱熹《诗集传》二书与谢枋得《诗传注疏》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谢氏在“诗序”态度上偏向朱熹等“废序派”,并有自己的创见;此外,《诗传注疏》文本颇具思想价值,能体现谢枋得的理学思想和历史观。第三章是从《诗传注疏》看谢枋得的文学思想,在诗经学“从经学到文学”的脉络中考察该书,结合谢枋得的文章学成就及其散文引《诗》情况,可以勾勒出《诗传注疏》的文学性背景;该书文学评点的最主要特点,是篇章结构的分析归纳,和诗性语言的诠释运用;此外,《诗传注疏》对谢枋得的文道观和诗教观也有一定反映,且谢氏的立场相对宋儒而言,具有一种向汉学复归的倾向。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谢枋得的生平与著述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和目的
四、研究方法和范围
第一章 谢枋得《诗传注疏》的文献学考察
第一节 《诗传注疏》的成书、著录及版本流传
一、原本《诗传注疏》的成书与亡佚
二、乾嘉时期《诗传注疏》的辑佚与刊刻
三、吴氏辑本《诗传注疏》的著录与流传
第二节 《诗传注疏》的辑佚
一、吴长元对《诗传注疏》的辑佚
二、谷建对吴辑本《诗传注疏》的补正
三、从辑佚与征引看《诗传注疏》的诗经学价值
第三节 《诗传注疏》的诠释特色
一、以诗说《诗》与引《诗》证《诗》
二、“注疏”体的新变与《诗传注疏》的诠释特色
第二章 从《诗传注疏》看谢枋得的学术思想
第一节 “诗序”观:谢枋得《诗传注疏》的诗经学立场
一、宋代诗经学中的《诗传注疏》
二、《诗传注疏》对《诗序》及朱熹《诗集传》的态度
第二节 引经解《诗》:《诗传注疏》的儒学本色
第三节 《诗传注疏》与谢枋得的历史观
一、黍离之悲与谢枋得的兴亡之感
二、三代之治与谢枋得的政治理想
第三章 从《诗传注疏》看谢枋得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诗传注疏》文学解读的历史性考察
一、传统诗经学中的文学解读概述
二、《诗传注疏》与谢枋得的诗文评点
三、谢枋得文学作品中的《诗经》接受研究
第二节 《诗传注疏》中的文学评点与文学解读
一、篇章结构的分析与归纳
二、诗性语言的诠释和运用
第三节 从《诗传注疏》看谢枋得的“诗教”观与文道观
一、谢枋得的“诗教”观:回归风雅与温柔敦厚
二、谢枋得的文道观:“法度”的移置与同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毛诗序》、朱熹《诗集传》及谢枋得《诗传注疏》的“诗序”比对
二、《诗传注疏》所见各版本图录
1. 《知不足斋丛书》本
2. 《宛委别藏》本
3. 《谢叠山先生评注四种合刻》本
4. 《抱经楼丛刊》本
5. 《丛书集成初编》本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心学内涵看杨简废《序》的思想成因[J]. 叶文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2]朱熹诗经学思想矛盾性探析[J]. 刘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3]鲍廷博知不足斋刻工研究[J]. 马培洁. 文献. 2013(01)
[4]谢枋得《叠山集》版本源流考[J]. 刘晓惠.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5]谢枋得诗歌鉴赏特点略说[J]. 肖振宇.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6]谢枋得《注解唐诗绝句》版本源流考[J]. 张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7]宋代诗经学研究百年综述[J]. 傅建忠. 中国韵文学刊. 2008(01)
[8]试论叠山诗表现手法的独特性[J]. 许文君. 湖北社会科学. 2007(08)
[9]谢枋得诗中的道家与儒家思想[J]. 卞威. 九江学院学报. 2006(04)
[10]谢枋得评点中体现的辩证修辞思想[J]. 张秋娥.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博士论文
[1]宋代《诗经》学与理学[D]. 陈战峰.西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谢枋得《文章轨范》综合研究[D]. 叶蕾.南京大学 2011
[2]论谢枋得[D]. 刘玲娜.西南大学 2008
[3]陈第及其世善堂藏书[D]. 庄琳芳.福建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55479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谢枋得的生平与著述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和目的
四、研究方法和范围
第一章 谢枋得《诗传注疏》的文献学考察
第一节 《诗传注疏》的成书、著录及版本流传
一、原本《诗传注疏》的成书与亡佚
二、乾嘉时期《诗传注疏》的辑佚与刊刻
三、吴氏辑本《诗传注疏》的著录与流传
第二节 《诗传注疏》的辑佚
一、吴长元对《诗传注疏》的辑佚
二、谷建对吴辑本《诗传注疏》的补正
三、从辑佚与征引看《诗传注疏》的诗经学价值
第三节 《诗传注疏》的诠释特色
一、以诗说《诗》与引《诗》证《诗》
二、“注疏”体的新变与《诗传注疏》的诠释特色
第二章 从《诗传注疏》看谢枋得的学术思想
第一节 “诗序”观:谢枋得《诗传注疏》的诗经学立场
一、宋代诗经学中的《诗传注疏》
二、《诗传注疏》对《诗序》及朱熹《诗集传》的态度
第二节 引经解《诗》:《诗传注疏》的儒学本色
第三节 《诗传注疏》与谢枋得的历史观
一、黍离之悲与谢枋得的兴亡之感
二、三代之治与谢枋得的政治理想
第三章 从《诗传注疏》看谢枋得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诗传注疏》文学解读的历史性考察
一、传统诗经学中的文学解读概述
二、《诗传注疏》与谢枋得的诗文评点
三、谢枋得文学作品中的《诗经》接受研究
第二节 《诗传注疏》中的文学评点与文学解读
一、篇章结构的分析与归纳
二、诗性语言的诠释和运用
第三节 从《诗传注疏》看谢枋得的“诗教”观与文道观
一、谢枋得的“诗教”观:回归风雅与温柔敦厚
二、谢枋得的文道观:“法度”的移置与同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毛诗序》、朱熹《诗集传》及谢枋得《诗传注疏》的“诗序”比对
二、《诗传注疏》所见各版本图录
1. 《知不足斋丛书》本
2. 《宛委别藏》本
3. 《谢叠山先生评注四种合刻》本
4. 《抱经楼丛刊》本
5. 《丛书集成初编》本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心学内涵看杨简废《序》的思想成因[J]. 叶文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2]朱熹诗经学思想矛盾性探析[J]. 刘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3]鲍廷博知不足斋刻工研究[J]. 马培洁. 文献. 2013(01)
[4]谢枋得《叠山集》版本源流考[J]. 刘晓惠.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5]谢枋得诗歌鉴赏特点略说[J]. 肖振宇.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6]谢枋得《注解唐诗绝句》版本源流考[J]. 张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7]宋代诗经学研究百年综述[J]. 傅建忠. 中国韵文学刊. 2008(01)
[8]试论叠山诗表现手法的独特性[J]. 许文君. 湖北社会科学. 2007(08)
[9]谢枋得诗中的道家与儒家思想[J]. 卞威. 九江学院学报. 2006(04)
[10]谢枋得评点中体现的辩证修辞思想[J]. 张秋娥.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博士论文
[1]宋代《诗经》学与理学[D]. 陈战峰.西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谢枋得《文章轨范》综合研究[D]. 叶蕾.南京大学 2011
[2]论谢枋得[D]. 刘玲娜.西南大学 2008
[3]陈第及其世善堂藏书[D]. 庄琳芳.福建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55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5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