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迟子建小说中城市“在家感”的书写

发布时间:2021-03-09 22:56
  20世纪80年代迟子建凭借书写“北极村”登上文坛,乡土故园始终是她文学作品中的主角。90年代后随着迟子建进入哈尔滨生活与工作情况有所改变,城市在她的文学作品中越来越醒目,并逐渐成为很重要的文学审美对象。本文以迟子建的城市书写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家感”投射了迟子建对城市生活深刻的体悟,蕴含了她对于城市和乡村冷静理性的思考以及对超越城乡二元对立关系的展望。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城市“在家感”提出的现实背景,分别从自然、社会和人三个方面论述迟子建笔下的城市所呈现出来的种种问题。第二章论述城市“在家感”被作家赋予的精神内涵。主要从城市空间的情感投射、城市文化的精神指归和城市主体的灵魂求索三方面入手,探讨迟子建城市书写的独特之处,对其城市书写的审美内涵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第三章论述城市“在家感”的叙事策略,分别从叙事意象和叙事模式两个方面论述迟子建言说“在家感”的方式和意义。第四章意在探讨城市“在家感”书写的价值。面对城市生活的种种艰难,迟子建始终坚持柔中有刚的疗救和引导。此外她还致力于探索城市中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之美,为人们在城市中“诗意的栖居”寻找可能。总之,本文意在对迟子建小说中的城...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城市“在家感”的意蕴
    二、迟子建小说研究现状述评
    三、选题的意义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现实的诘问:城市“在家感”的变异与失落
    第一节 “芳草在沼泽中”:城市中自然神性的消隐
    第二节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城市中社会疼痛的遮蔽
    第三节 “茫茫前程”:城市中个体存在的不安
第二章 理想的求索:城市“在家感”的隐喻性建构
    第一节 城市空间的情感投射:寻找舒适的“家”
    第二节 城市文化的精神指归:重构“家”的神话
    第三节 城市主体的灵魂求索:依托“家”的力量
第三章 温情的叙事:城市“在家感”的诗性言说
    第一节 含混与流动的叙事意象
    第二节 化沉重为轻逸的叙事模式
第四章 隐蔽的对抗:关于城市“在家感”书写的价值
    第一节 柔中有刚的疗救与引导
    第二节 城市生态美的意境营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迟子建新世纪小说的城市想象与文化记忆[J]. 孙胜杰.  文艺评论. 2018(03)
[2]论近代家庭道德生活的现代转向[J]. 李桂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2)
[3]空色林澡屋[J]. 迟子建.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6(08)
[4]我眼里就是这样的炉火——迟子建访谈[J]. 迟子建,刘传霞.  名作欣赏. 2015(28)
[5]我热爱世俗生活[J]. 迟子建,舒晋瑜.  上海文学. 2013(11)
[6]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老人”书写[J]. 叶永胜.  文学评论. 2013 (01)
[7]都市文学视野下的迟子建小说——论迟子建小说中的哈尔滨[J]. 金钢.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2(05)
[8]从叙事角度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童年母题[J]. 陶维国,徐变变.  当代文坛. 2012(04)
[9]灾难下的城市地图与苦难里的人世芳华——评迟子建长篇新作《白雪乌鸦》[J]. 毕文君.  文艺评论. 2011(05)
[10]由范畴系统言说后现代城市美学的构建[J]. 周膺.  浙江社会科学. 2009(10)



本文编号:3073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73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8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