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江山之助”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1 06:58
  “江山之助”说出自于刘勰《文心雕龙》的《物色》篇,主要探讨文学创作与自然景物的关系问题。刘勰以后,这一理论为后世作家与文论家们广泛接受和认可,成为文学创作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并对后代文学和文论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江山之助”说的含义、形成、创作、影响四个方面来展开研究,正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研究“江山之助”说的含义。通过分析屈原作品中对“江山”的描写、“江山”一词的本义及其运用、山水诗的兴起与“江山之助”提出的背景这三大问题,认为“江山之助”的含义,可以是单纯的自然界的天地万物对作家的感召,也可以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经过了作者的情感体认的、甚至是被作者赋予了某种特定含义的自然景物对作家文思的启发和帮助。第二章,探究“江山之助”说形成的理论渊源。“江山之助”说主要地吸取了中国古人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天人关系论、地理环境论和“感物”说等理论的相关内容,并由此成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自然观与创作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第三章,分析“江山之助”与六朝诗歌创作的关系。通过考察六朝时期山水诗形成之前的公宴诗、游览诗、招隐诗和游仙诗等题材中的大量山...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江山之助”说的含义
    第一节 屈原作品中对“江山”的描写
    第二节 “江山”的本义及其运用
    第三节 山水诗的兴起与“江山之助”的提出
第二章 “江山之助”说的形成
    第一节 “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理环境论的影响
    第三节 “感物”说的影响
第三章 “江山之助”与六朝诗歌创作
    第一节 山水审美意识的萌芽:公宴、游览等诗歌题材中的山水描写
    第二节 “以玄对山水”:借山水悟道的玄言诗
    第三节 从玄言到山水:兰亭诗
    第四节 对山水美的自觉追求:山水诗
    第五节 拨乱反正:“江山之助”对山水诗创作的引导
第四章 “江山之助”说的影响
    第一节 对“江山之助”说的直接引述和化用
    第二节 对“江山之助”说的发展
        一、取其意而不用其辞
        二、“江山之助”与“穷而后工”
        三、“江山之助”与发挥性灵
        四、“江山之助”与“文助江山”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山之助”新论——兼与汪、丛二先生商榷[J]. 姚大怀.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1(03)
[2]“兰亭诗”初探——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演变[J]. 葛薇.  科技信息. 2010(29)
[3]刘勰“江山之助”说的理论价值[J]. 丛瑞华.  社会科学战线. 2007(05)
[4]论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几重意蕴[J]. 徐春根.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5]关于《文心雕龙》“江山之助”的本义[J]. 汪春泓.  文学评论. 2003(03)
[6]“江山之助”论的拓展与深化[J]. 章尚正.  绥化师专学报. 1999(01)

硕士论文
[1]鲍照山水诗研究[D]. 王志红.闽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76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76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d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