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言小说妓女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4 22:57
唐代社会与其他朝代相比,是较为开放的,上至朝中权臣新贵,下至城乡富庶商贾、文人墨客都把狎妓冶游视为风流雅趣。唐代的长安、扬州、洛阳、湖州等大都市多是妓女云集之地,同时也是各地狎客云游之处。因此政府为了便于管理妓女,对其皆有造册,并制定出了各种规章予以束缚,逐渐地形成了一套娼妓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分析唐代文言小说中所描绘的妓女形象,还原出唐代妓女生活的真实风貌,同时勾勒出与之相关的唐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唐代文言小说中的妓女形象进行了类型划分。以文本为依据,分析整理出唐代小说中妓女形象的类型特征,类型划分以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为基准,分为才智型妓女、尚德型妓女、痴情型妓女、放荡型和唯利型妓女、缘佛型和入道型妓女,同时也指出某一类型妓女形象的成因。第二部分分析了唐代文言小说中塑造较多妓女形象的原因。唐代社会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帝制与官制有所加强,唐代工商业得以发展,文化呈现出一派繁荣恢宏的景象,各种文学体裁和题材都得到了发展和创新,尤其是唐传奇的出现使文言小说在唐代开始走向高峰。随着佛教和道教在唐代的繁荣,唐代社会生活也处处呈...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唐代文言小说妓女形象研究篇目搜集标准
一、唐代文言小说中妓女形象的类型特征
(一)才智型
(二)尚德型
(三)痴情型
(四)放荡型和唯利型
(五)缘佛型和入道型
二、唐代文言小说中塑造较多妓女形象的原因
(一)唐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唐代上层阶级的影响
(三)唐代小说发展的影响
(四)唐代佛教、道教的影响
三、唐代文言小说妓女形象的价值
(一)社会价值
(二)文学价值
(三)艺术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的妇女教育与道德观[J]. 高世瑜. 浙江学刊. 2010(03)
[2]唐传奇中仙妓合流现象的原因及影响[J]. 张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3]佛教禅宗与中唐艳诗复兴[J]. 孙鸿亮. 河南社会科学. 2009(01)
[4]男权文化语境中的隐秘心曲——唐传奇的文士情爱心理透视[J]. 高翠元. 兰州学刊. 2005(06)
[5]娼妓·渔妇·观音菩萨——试论鱼篮观音形象的形成与衍变[J]. 周秋良. 江西社会科学. 2005(10)
[6]从唐人的士妓诗看唐代士子和妓女的关系[J]. 杨小敏.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7]论唐人小说中文士与妓女婚恋悲剧之成因及价值[J]. 吴夏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6)
[8]唐传奇叙事视角的社会性别研究[J]. 吴美卿. 求索. 2002(04)
[9]“唐代女冠似妓”之我见——兼论唐代女冠的社交生活[J]. 邱瑰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10]中国古典小说中“进士与妓女”的母题之滥觞及其流变[J]. 陶慕宁.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1)
硕士论文
[1]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D]. 杨筱燕.贵州大学 2008
[2]唐传奇女性形象研究[D]. 赵静.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3]中唐文学中的市井女性形象研究[D]. 曹卫华.浙江工业大学 2008
[4]从《北里志》看唐代的市井妓业[D]. 巴冰冰.首都师范大学 2007
[5]唐传奇婢女妓女形象研究[D]. 顾宇.扬州大学 2007
[6]“高僧美女”与破戒诱引[D]. 叶萌.广西师范大学 2007
[7]《青泥莲花记》考论[D]. 刘小玉.上海师范大学 2005
[8]才子佳人小说团圆结局新探[D]. 王旭.东北师范大学 2005
[9]中唐婚恋题材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 赵正香.暨南大学 2004
[10]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D]. 白军芳.陕西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083105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唐代文言小说妓女形象研究篇目搜集标准
一、唐代文言小说中妓女形象的类型特征
(一)才智型
(二)尚德型
(三)痴情型
(四)放荡型和唯利型
(五)缘佛型和入道型
二、唐代文言小说中塑造较多妓女形象的原因
(一)唐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唐代上层阶级的影响
(三)唐代小说发展的影响
(四)唐代佛教、道教的影响
三、唐代文言小说妓女形象的价值
(一)社会价值
(二)文学价值
(三)艺术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代的妇女教育与道德观[J]. 高世瑜. 浙江学刊. 2010(03)
[2]唐传奇中仙妓合流现象的原因及影响[J]. 张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3]佛教禅宗与中唐艳诗复兴[J]. 孙鸿亮. 河南社会科学. 2009(01)
[4]男权文化语境中的隐秘心曲——唐传奇的文士情爱心理透视[J]. 高翠元. 兰州学刊. 2005(06)
[5]娼妓·渔妇·观音菩萨——试论鱼篮观音形象的形成与衍变[J]. 周秋良. 江西社会科学. 2005(10)
[6]从唐人的士妓诗看唐代士子和妓女的关系[J]. 杨小敏.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7]论唐人小说中文士与妓女婚恋悲剧之成因及价值[J]. 吴夏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6)
[8]唐传奇叙事视角的社会性别研究[J]. 吴美卿. 求索. 2002(04)
[9]“唐代女冠似妓”之我见——兼论唐代女冠的社交生活[J]. 邱瑰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10]中国古典小说中“进士与妓女”的母题之滥觞及其流变[J]. 陶慕宁.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1)
硕士论文
[1]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D]. 杨筱燕.贵州大学 2008
[2]唐传奇女性形象研究[D]. 赵静.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3]中唐文学中的市井女性形象研究[D]. 曹卫华.浙江工业大学 2008
[4]从《北里志》看唐代的市井妓业[D]. 巴冰冰.首都师范大学 2007
[5]唐传奇婢女妓女形象研究[D]. 顾宇.扬州大学 2007
[6]“高僧美女”与破戒诱引[D]. 叶萌.广西师范大学 2007
[7]《青泥莲花记》考论[D]. 刘小玉.上海师范大学 2005
[8]才子佳人小说团圆结局新探[D]. 王旭.东北师范大学 2005
[9]中唐婚恋题材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 赵正香.暨南大学 2004
[10]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D]. 白军芳.陕西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083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8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