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电影改编的一种路径 ——以《红高粱家族》《妻妾成群》《活着》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17 11:48
小说的电影改编已有百年历史,它们共同见证了从文字到影像的伟大转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行,各种新事物蓬勃发展。通过资料调查发现,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2009年间的共27届“金鸡奖”获奖名单中,金鸡奖最佳故事片37部,其中16部得奖佳作都是来自于对小说作品的改编,小说的电影改编比例达到43.2%。就目前而言,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片数量也在不断扩大。这都表现出文学作品对于影视行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如今,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为电影,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导演会选取哪些小说进行改编?改编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在不失水准的基础上对小说进行删改?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如何保持良性互动?带着这些问题,全文进行了阐述分析。全文内容共分为四章,以莫言《红高粱家族》、苏童《妻妾成群》、余华《活着》改编的电影作品为例。第一章主要从小说电影改编的时代语境出发,分析改编的时代联结、背景感召以及选取这三部作品的缘由。第二章立足三位作家各自的代表佳作,探讨其小说文本通向电影改编的路径。第三章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上,比较分析电影与小说文本前后的...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
(一)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说电影改编的时代语境
第一节 沿承“时代联结”,响应“背景感召”
一、时代联结——沿承改编热潮
二、背景感召——满足受众精神娱乐需求
第二节 文本选取之缘由
一、彰显人性——活出自我
二、研究集中——代表性较强
三、名导改编——张艺谋
四、影响深远——获奖作品
第二章 小说通向电影改编的路径
第一节 小说文本满足改编者的态度和艺术追求
一、内容和形式上的反传统倾向
二、绽放人性光芒和勇敢展现自我
第二节 小说文本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
一、故事精彩完整,人物形象鲜明
二、民间色彩浓厚,生命意义深刻
第三节 小说文本利于影像化抒写
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幽默化——以《活着》为例
二、故事情节的镜头化、场景化——以《红高粱家族》《妻妾成群》为例
第三章 小说电影改编的策略方法
第一节 主题的简化
第二节 情节的调整
第三节 人物的变动
第四节 视角的变更
第五节 导演的个性化风格
一、大胆的艺术创造,传神的设计改造
二、巧用色彩蒙太奇,对比承载表诉求
三、融入偏爱元素,凸显时代气息
第四章 小说电影改编的效应
一、影像化的小说提升作家的关注度、扩大文本流量
二、市场化的电影改编,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小说文本的精神内涵
三、正视改编热潮,实现小说与电影的互帮互助、互惠互利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传媒研究的开拓和深化——黄发有访谈录[J]. 布莉莉. 创作与评论. 2014(22)
[2]先锋作家的影视转型与价值分化[J]. 周根红. 重庆社会科学. 2009(06)
[3]“织锦裁编写意深”——重读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J]. 潘源. 当代电影. 2006(04)
[4]小说创作与影视表现[J]. 莫言. 文史哲. 2004(02)
[5]打开人性的皱折——苏童访谈录[J]. 周新民,苏童. 小说评论. 2004(02)
[6]挂小说的羊头 卖剧本的狗肉——影视时代的小说危机(上)[J]. 黄发有. 文艺争鸣. 2004(01)
[7]文学创作的民间资源——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J]. 莫言. 当代作家评论. 2002(01)
[8]无根的苦难:超越非历史化的困境[J]. 陈晓明. 文学评论. 2001(05)
[9]文学性与影视化抒写——论影视批评的两个向度[J]. 周安华,蒋丰. 中国电视. 2000(10)
[10]“民间”的现代品格——对陈思和“民间”话语的理解[J]. 谢友祥. 文艺理论研究. 2000(05)
博士论文
[1]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创作的转型[D]. 王琮.辽宁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先锋作家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D]. 徐乃伟.山东大学 2018
[2]论莫言小说的电影改编[D]. 王旭松.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从形式先锋到精神先锋的嬗变[D]. 黎萍.暨南大学 2007
[4]从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看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新趋势[D]. 高怡.四川大学 2007
[5]体裁、故事、影像化:小说的电影改编三题[D]. 陈晶.苏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87086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
(一)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说电影改编的时代语境
第一节 沿承“时代联结”,响应“背景感召”
一、时代联结——沿承改编热潮
二、背景感召——满足受众精神娱乐需求
第二节 文本选取之缘由
一、彰显人性——活出自我
二、研究集中——代表性较强
三、名导改编——张艺谋
四、影响深远——获奖作品
第二章 小说通向电影改编的路径
第一节 小说文本满足改编者的态度和艺术追求
一、内容和形式上的反传统倾向
二、绽放人性光芒和勇敢展现自我
第二节 小说文本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
一、故事精彩完整,人物形象鲜明
二、民间色彩浓厚,生命意义深刻
第三节 小说文本利于影像化抒写
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幽默化——以《活着》为例
二、故事情节的镜头化、场景化——以《红高粱家族》《妻妾成群》为例
第三章 小说电影改编的策略方法
第一节 主题的简化
第二节 情节的调整
第三节 人物的变动
第四节 视角的变更
第五节 导演的个性化风格
一、大胆的艺术创造,传神的设计改造
二、巧用色彩蒙太奇,对比承载表诉求
三、融入偏爱元素,凸显时代气息
第四章 小说电影改编的效应
一、影像化的小说提升作家的关注度、扩大文本流量
二、市场化的电影改编,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小说文本的精神内涵
三、正视改编热潮,实现小说与电影的互帮互助、互惠互利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传媒研究的开拓和深化——黄发有访谈录[J]. 布莉莉. 创作与评论. 2014(22)
[2]先锋作家的影视转型与价值分化[J]. 周根红. 重庆社会科学. 2009(06)
[3]“织锦裁编写意深”——重读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J]. 潘源. 当代电影. 2006(04)
[4]小说创作与影视表现[J]. 莫言. 文史哲. 2004(02)
[5]打开人性的皱折——苏童访谈录[J]. 周新民,苏童. 小说评论. 2004(02)
[6]挂小说的羊头 卖剧本的狗肉——影视时代的小说危机(上)[J]. 黄发有. 文艺争鸣. 2004(01)
[7]文学创作的民间资源——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J]. 莫言. 当代作家评论. 2002(01)
[8]无根的苦难:超越非历史化的困境[J]. 陈晓明. 文学评论. 2001(05)
[9]文学性与影视化抒写——论影视批评的两个向度[J]. 周安华,蒋丰. 中国电视. 2000(10)
[10]“民间”的现代品格——对陈思和“民间”话语的理解[J]. 谢友祥. 文艺理论研究. 2000(05)
博士论文
[1]九十年代以来先锋小说创作的转型[D]. 王琮.辽宁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先锋作家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D]. 徐乃伟.山东大学 2018
[2]论莫言小说的电影改编[D]. 王旭松.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从形式先锋到精神先锋的嬗变[D]. 黎萍.暨南大学 2007
[4]从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看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新趋势[D]. 高怡.四川大学 2007
[5]体裁、故事、影像化:小说的电影改编三题[D]. 陈晶.苏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87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8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