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苏童小说创作比较论
发布时间:2021-03-20 00:51
本文从四个部分对余华和苏童的小说创作进行比较,主题、人物形象、叙事艺术以及小说观,具体如下:第一章:主题比较。本章主要从三节进行论述,成长、性爱和死亡。在“成长”主题一节,通过对二人成长经历的对比分析,表明其孤独意识的由来,以及这种孤独意识发生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在孤独和边缘中成长的儿童和少年。对余华和苏童而言,孤独是一种自省,更是一种写作姿态。在此孤独意识的作用下,二人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基本丧失了天真,与成长环境格格不入,普遍没有光明未来。关于成长书写,余华主要用成长的“弃绝”感呼喊人性温暖,苏童则是用成长的疏离映射现实的失序。“性爱”主题一节主要从“爱情”“性”“现实”等几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二人均将爱情降低为生活情感,且以代表欲望的性折射当代文明的浮躁和虚伪。“死亡”主题的对比主要应用了海德格尔、加缪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二人均认为生命和死亡是荒诞的,其荒诞性主要体现在偶然、无常、宿命上面。不同的是,余华找到了死亡的出路,即生命可以通过转移的形式“再生”;苏童似乎一直没找到,只能将生命最终通过死亡呈现为虚无。第二章:人物形象比较。本章主要从出走者、疯癫者和复仇者三种人物形象进...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二、余华、苏童研究综述
三、论文的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余华、苏童小说创作主题比较
第一节 成长主题:孤独的创伤和边缘的危机
第二节 性爱主题:浪漫的破碎和欲望的整合
第三节 死亡主题:存在主义的生命镜像
第二章 余华、苏童小说创作人物形象比较
第一节 出走者形象
第二节 疯癫者形象
第三节 复仇者形象
第三章 余华、苏童小说创作叙事艺术比较
第一节 零度叙事:“我”的隐去与“价值模态”的中立
第二节 “辩证”叙事:局部的简化和整体的繁复
第三节 “通感”叙事:绘画的图景和音乐的韵律
第四章 余华、苏童小说观比较
第一节 小说与现实:现实的可疑和情感的真实
第二节 小说与精神之根:只要写作便是回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090413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二、余华、苏童研究综述
三、论文的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余华、苏童小说创作主题比较
第一节 成长主题:孤独的创伤和边缘的危机
第二节 性爱主题:浪漫的破碎和欲望的整合
第三节 死亡主题:存在主义的生命镜像
第二章 余华、苏童小说创作人物形象比较
第一节 出走者形象
第二节 疯癫者形象
第三节 复仇者形象
第三章 余华、苏童小说创作叙事艺术比较
第一节 零度叙事:“我”的隐去与“价值模态”的中立
第二节 “辩证”叙事:局部的简化和整体的繁复
第三节 “通感”叙事:绘画的图景和音乐的韵律
第四章 余华、苏童小说观比较
第一节 小说与现实:现实的可疑和情感的真实
第二节 小说与精神之根:只要写作便是回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090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90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