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化的风格—司空图诗论文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8 02:19
司空图诗论文论都与意境的研究密切相关。从他提出的“思与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等思想,可见他的诗论文论中关于意境的论述极其详备。他的诗论文论,对宋代严羽的“别趣”说、王士祯的“神韵”说以及后来王国维的“意境”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意境作为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重要地位的范畴之一,也是审美形态的一种。意境与风格,又是诗歌鉴赏中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司空图诗论文论出发,联系意境论与风格论,可以在较广阔的范围内总结前人创造意境的经验,探索司空图诗论文论意境及风格的关系。《二十四诗品》在关于意境与风格的讨论中也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其理论性质划分历来是学界研究讨论的主要方面之一,所以对《二十四诗品》的理论性质以及各品的性质进行归类划分很有必要。为了对《二十四诗品》进行理论性质划分以及加强对各品性质的分析研究,首先需要研究其作者是否为司空图。在其作者为司空图的基础上,分析司空图其他作品中体现的诗论文论思想,并通过意境的特征对各品进行分析分类。本文从意境的特征的角度对《二十四诗品》理论性质的划分和各品性质的划分,其中涉及意境时空图景的展示、审美形态的划...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二十四诗品》真伪研究
第一节 《二十四诗品》的真伪之争
一 司空图、怀悦、虞集——作者之争
二 唐、元、明——成书年代之争
三 真伪之辩的结果
第二章 司空图主要诗论文论思想
第一节 《与王驾评诗书》——“思与境偕”
第二节 《与极浦谈诗书》——“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第三节 《与李生论诗书》——“味外之旨”、“韵外之致”
第三章 “意境论”和“风格论”之争与《二十四诗品》的理论性质
第一节 意境与风格分析
一 中国诗学语境中的风格论
二 中国诗学语境下的意境论
三 诗学角度下意境与风格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理论性质的划分
一 划分依据
二 划分种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二十四诗品》的理论性质——兼谈“意境”与“风格”的比较[J]. 方明.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中国审美形态的生成和流变规律[J]. 王建疆,王牧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3]意与境浑:意境论的百年演变与反思[J]. 肖鹰. 文艺研究. 2015(11)
[4]《二十四诗品》的交互性释例[J]. 李梦圆. 理论界. 2015(02)
[5]《二十四诗品》中的空间意识[J]. 鲍士将,李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6]中国审美形态的划分标准和种类[J]. 王建疆.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1)
[7]《二十四诗品》中诸优美形态阐释[J]. 王磊. 学术界. 2014(11)
[8]当代中国审美形态论[J].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9]论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形态——以《二十四诗品》的审美旨趣为中心[J]. 陈超. 文艺评论. 2014(04)
[10]《二十四诗品》与庄子哲学[J]. 闫月珍,李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硕士论文
[1]中国古代“逸”范畴的结构与类型[D]. 李智微.云南大学 2010
[2]论《二十四诗品》的道家美学思想[D]. 葛衍.哈尔滨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04691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二十四诗品》真伪研究
第一节 《二十四诗品》的真伪之争
一 司空图、怀悦、虞集——作者之争
二 唐、元、明——成书年代之争
三 真伪之辩的结果
第二章 司空图主要诗论文论思想
第一节 《与王驾评诗书》——“思与境偕”
第二节 《与极浦谈诗书》——“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第三节 《与李生论诗书》——“味外之旨”、“韵外之致”
第三章 “意境论”和“风格论”之争与《二十四诗品》的理论性质
第一节 意境与风格分析
一 中国诗学语境中的风格论
二 中国诗学语境下的意境论
三 诗学角度下意境与风格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理论性质的划分
一 划分依据
二 划分种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二十四诗品》的理论性质——兼谈“意境”与“风格”的比较[J]. 方明.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中国审美形态的生成和流变规律[J]. 王建疆,王牧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3]意与境浑:意境论的百年演变与反思[J]. 肖鹰. 文艺研究. 2015(11)
[4]《二十四诗品》的交互性释例[J]. 李梦圆. 理论界. 2015(02)
[5]《二十四诗品》中的空间意识[J]. 鲍士将,李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6]中国审美形态的划分标准和种类[J]. 王建疆.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1)
[7]《二十四诗品》中诸优美形态阐释[J]. 王磊. 学术界. 2014(11)
[8]当代中国审美形态论[J].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9]论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形态——以《二十四诗品》的审美旨趣为中心[J]. 陈超. 文艺评论. 2014(04)
[10]《二十四诗品》与庄子哲学[J]. 闫月珍,李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硕士论文
[1]中国古代“逸”范畴的结构与类型[D]. 李智微.云南大学 2010
[2]论《二十四诗品》的道家美学思想[D]. 葛衍.哈尔滨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04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0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