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歌汉译本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4 23:45
雪山之巅藏地圣王—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一个难以捉摸的迷,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因他特殊的身份和颇有争议的诗作,21世纪初期在汉语文化圈中掀起了一股“仓央热”,即他的作品究竟是令世人倾倒的“情诗”,还是宣扬佛教思想的“道歌”,如若对这股“热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就会发现当下这种众声喧嚣,躁动的快餐文化消费的驱使下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流俗化倾向。本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笔者从作者的社会背景、诗歌产生的社会环境为切入点,将关于仓央嘉措诗歌藏汉的不同译本进行梳理,并以时间顺序为依据进行排列和对比研究,为下文的撰写打下基础。第二部分(第三章和第四章):笔者认为不能笼统地将仓央嘉措的诗歌定名为“道歌”或“情歌”。因为仓央嘉措诗歌中既含有表达男女之间恋爱的情诗,也含有阐释佛教思想的宗教诗,也有反映社会矛盾斗争的政治诗。故此,笔者对于“仓央嘉措情歌”一名进行了重新定位,定名为“仓央嘉措诗歌”。并以此为研究依据,本文又根据诗歌的思想倾向将仓央嘉措的诗歌进行了分类,将其诗歌分为宗教诗、政治诗、爱情诗。在此基础之上,根据藏汉文本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得出仓央嘉措诗歌的艺术风格。第三...
【文章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仓央嘉措生平和诗歌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仓央嘉措的生平
第二节 仓央嘉措诗歌产生的背景
第二章 仓央嘉措诗歌的藏汉译本纵览
第一节 藏文本概述
第二节 汉译本概述
第三章 仓央嘉措诗歌汉译本的题材思想倾向分类
第一节 宗教诗
第二节 政治诗
第三节 爱情诗
第四章 仓央嘉措诗歌汉译本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 生动的佛教意象
第二节 独特的民歌体式
第三节 丰富的比兴手法
第五章 仓央嘉措诗歌汉译本的误读分析
第一节 词义误读分析
第二节 句法误读分析
第三节 语境误读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仓央嘉措及其诗歌研究二十年(1990-2011)[J]. 荣立宇.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2]自然意象与仓央嘉措《情歌》中的“味”[J]. 李清.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3]仓央嘉措情歌汉语译介出版研究[J]. 张武江. 西藏研究. 2011(06)
[4]论仓央嘉措《情歌》中的意象[J]. 郑丽霞. 语文学刊. 2011(09)
[5]《诗经》情歌与《仓央嘉措情歌》比较研究[J]. 蒋宏,蒲林.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6]《仓央嘉措情歌》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J]. 王自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7]《仓央嘉措情歌》用词特征分析[J]. 董颖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8]关于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的六个问题[J]. 蓝国华. 西藏艺术研究. 2003(02)
[9]试论《仓央嘉措情歌》之美[J]. 次旦玉珍. 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 2001(01)
[10]试论仓央嘉措的宗教信仰问题[J]. 桑才让. 青海民族研究. 1998(03)
本文编号:3118720
【文章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仓央嘉措生平和诗歌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仓央嘉措的生平
第二节 仓央嘉措诗歌产生的背景
第二章 仓央嘉措诗歌的藏汉译本纵览
第一节 藏文本概述
第二节 汉译本概述
第三章 仓央嘉措诗歌汉译本的题材思想倾向分类
第一节 宗教诗
第二节 政治诗
第三节 爱情诗
第四章 仓央嘉措诗歌汉译本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 生动的佛教意象
第二节 独特的民歌体式
第三节 丰富的比兴手法
第五章 仓央嘉措诗歌汉译本的误读分析
第一节 词义误读分析
第二节 句法误读分析
第三节 语境误读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仓央嘉措及其诗歌研究二十年(1990-2011)[J]. 荣立宇.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2]自然意象与仓央嘉措《情歌》中的“味”[J]. 李清.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3]仓央嘉措情歌汉语译介出版研究[J]. 张武江. 西藏研究. 2011(06)
[4]论仓央嘉措《情歌》中的意象[J]. 郑丽霞. 语文学刊. 2011(09)
[5]《诗经》情歌与《仓央嘉措情歌》比较研究[J]. 蒋宏,蒲林.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6]《仓央嘉措情歌》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J]. 王自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7]《仓央嘉措情歌》用词特征分析[J]. 董颖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8]关于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的六个问题[J]. 蓝国华. 西藏艺术研究. 2003(02)
[9]试论《仓央嘉措情歌》之美[J]. 次旦玉珍. 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 2001(01)
[10]试论仓央嘉措的宗教信仰问题[J]. 桑才让. 青海民族研究. 1998(03)
本文编号:3118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18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