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洛阳与西晋文学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5 04:00
京都洛阳是西晋文人交游、仕宦以及进行文学创作的中心,其与西晋文学的关系不容忽视。洛阳处于河洛地域,它的自然、人文等环境影响了西晋文人及其创作。本文立足于西晋文人的作品及相关史料,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力图揭示京都洛阳与西晋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进行探讨。其中正文部分共有三个章节,第一章从整体上考察京都洛阳与西晋文人的互动关系。首先从洛阳的京都史及西晋京都洛阳的特征,洛阳的文人构成,文人集团三方面着手,论述京都洛阳对西晋文人的集聚作用;其次对西晋文人的京都书写进行梳理,进一步分析京都洛阳与西晋文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二章探究京都洛阳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地域风物对西晋文人的生活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影响。论述洛阳山水促使西晋文人的自然审美意识逐渐觉醒,山水文学得以兴盛,并考察了洛阳园林与植物在文人作品中的书写方式。第三章则选取公宴诗、赠答诗、哀伤诗等三种与京都洛阳密切相关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京都洛阳与西晋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河洛地域与时代风气的影响下西晋文学的特点。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的研究现状
一、京都洛阳研究
二、京都与文学关系的研究
三、中古时期洛阳与文学的关系研究
第二节 课题研究意义及论文结构
一、课题研究意义
二、论文结构
第一章 京都洛阳与西晋文人
第一节 洛阳的京都史及特征
一、西晋前洛阳的京都史
二、西晋定都洛阳及京都洛阳的特征
第二节 西晋京都洛阳的文人及文学集团
一、西晋京都洛阳的文人构成
二、西晋京都洛阳的文人集团
第三节 西晋文人的京都书写
一、西晋文人对京都洛阳的盛赞
二、西晋文人对京都洛阳的批判
三、西晋文人京都书写中相反态度的原因
第二章 洛阳山水、园林、植物与西晋文学
第一节 洛阳山水与西晋文学
一、洛阳山水成为文人的徜徉之所
二、洛阳山水成为文人的吟咏对象
三、审美意识的觉醒促使山水文学兴盛
第二节 洛阳园林与西晋文学
一、西晋洛阳园林的特点是师法自然
二、园林促使文人亲近自然,表现自然
三、朝隐风气影响文人崇尚自然
第三节 洛阳植物与西晋文学
一、西晋洛阳植物概况
二、洛阳植物为文人提供创作素材
三、植物赋的兴盛影响了文人的审美观与文论观
第三章 京都洛阳与西晋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中心
第一节 京都洛阳与公宴诗
一、洛阳的宴饮之风与西晋公宴诗
二、京都洛阳的政治取向影响了西晋公宴诗
第二节 京都洛阳与赠答诗
一、京都洛阳为文人往来赠答提供交流平台
二、洛下玄风对二陆赠答诗的影响
三、洛阳的崇美风尚影响了二陆赠答诗的诗风
第三节 京都洛阳与哀伤诗
一、西晋哀伤诗深受洛阳重情风尚的影响
二、西晋哀伤诗反映了洛阳文坛的感伤思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然物”与诗歌创作——以西晋诗歌为中心[J]. 蒯定. 理论月刊. 2014(04)
[2]汉魏洛阳故城名称考略[J]. 陈建军,郑美蓉.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3(05)
[3]“西晋洛京——客闽台根亲文化圣地”说略[J]. 徐金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4]再论金谷雅集[J]. 罗建伦. 齐鲁学刊. 2012(04)
[5]洛阳王都与河洛文学[J]. 刘保亮.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6]从德治典范到繁华梦忆——中古文学地理思想考察之洛阳[J]. 王允亮. 河南社会科学. 2011(04)
[7]丘墓与北邙——魏晋诗赋中死亡主题的共同抒写[J]. 林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8]寒素文士的“刺世愤歌”:西晋前期的疾邪论[J]. 杨朝蕾. 唐山学院学报. 2010(05)
[9]“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洛阳邙山陵墓群漫谈[J]. 卢青峰,严辉. 文史知识. 2010(06)
[10]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情结的结构、功能及意义[J]. 范红霞,申荷永,李北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4)
博士论文
[1]河洛文化与西晋诗风新变[D]. 冯源.浙江大学 2013
[2]中国城市文学中的建筑书写[D]. 赵坤.武汉大学 2012
[3]魏晋南北朝游集文化研究[D]. 邵春驹.扬州大学 2012
[4]汉末魏晋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D]. 宋展云.扬州大学 2012
[5]城市与文学[D]. 王柳芳.苏州大学 2011
[6]都市文化与唐代诗人心态[D]. 谢遂联.扬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魏晋宴饮诗研究[D]. 王晓轩.河北大学 2015
[2]南朝京都建康与文学关系研究[D]. 王芳.江南大学 2014
[3]魏晋南北朝上巳诗研究[D]. 纪旭.中国海洋大学 2014
[4]《世说新语》与饮宴文学[D]. 张世磊.贵州师范大学 2014
[5]中古都邑诗研究[D]. 陈娜.湖南大学 2011
[6]魏晋花果草木赋研究[D]. 张勇华.湖南师范大学 2010
[7]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 张世敏.湘潭大学 2010
[8]魏晋南北朝山水赋研究[D]. 柳春.兰州大学 2008
[9]汉魏晋南北朝宫殿赋研究[D]. 王莉.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0]东汉文学文本中的洛阳形象[D]. 田瑞文.暨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19096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的研究现状
一、京都洛阳研究
二、京都与文学关系的研究
三、中古时期洛阳与文学的关系研究
第二节 课题研究意义及论文结构
一、课题研究意义
二、论文结构
第一章 京都洛阳与西晋文人
第一节 洛阳的京都史及特征
一、西晋前洛阳的京都史
二、西晋定都洛阳及京都洛阳的特征
第二节 西晋京都洛阳的文人及文学集团
一、西晋京都洛阳的文人构成
二、西晋京都洛阳的文人集团
第三节 西晋文人的京都书写
一、西晋文人对京都洛阳的盛赞
二、西晋文人对京都洛阳的批判
三、西晋文人京都书写中相反态度的原因
第二章 洛阳山水、园林、植物与西晋文学
第一节 洛阳山水与西晋文学
一、洛阳山水成为文人的徜徉之所
二、洛阳山水成为文人的吟咏对象
三、审美意识的觉醒促使山水文学兴盛
第二节 洛阳园林与西晋文学
一、西晋洛阳园林的特点是师法自然
二、园林促使文人亲近自然,表现自然
三、朝隐风气影响文人崇尚自然
第三节 洛阳植物与西晋文学
一、西晋洛阳植物概况
二、洛阳植物为文人提供创作素材
三、植物赋的兴盛影响了文人的审美观与文论观
第三章 京都洛阳与西晋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中心
第一节 京都洛阳与公宴诗
一、洛阳的宴饮之风与西晋公宴诗
二、京都洛阳的政治取向影响了西晋公宴诗
第二节 京都洛阳与赠答诗
一、京都洛阳为文人往来赠答提供交流平台
二、洛下玄风对二陆赠答诗的影响
三、洛阳的崇美风尚影响了二陆赠答诗的诗风
第三节 京都洛阳与哀伤诗
一、西晋哀伤诗深受洛阳重情风尚的影响
二、西晋哀伤诗反映了洛阳文坛的感伤思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然物”与诗歌创作——以西晋诗歌为中心[J]. 蒯定. 理论月刊. 2014(04)
[2]汉魏洛阳故城名称考略[J]. 陈建军,郑美蓉.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3(05)
[3]“西晋洛京——客闽台根亲文化圣地”说略[J]. 徐金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4]再论金谷雅集[J]. 罗建伦. 齐鲁学刊. 2012(04)
[5]洛阳王都与河洛文学[J]. 刘保亮.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6]从德治典范到繁华梦忆——中古文学地理思想考察之洛阳[J]. 王允亮. 河南社会科学. 2011(04)
[7]丘墓与北邙——魏晋诗赋中死亡主题的共同抒写[J]. 林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8]寒素文士的“刺世愤歌”:西晋前期的疾邪论[J]. 杨朝蕾. 唐山学院学报. 2010(05)
[9]“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洛阳邙山陵墓群漫谈[J]. 卢青峰,严辉. 文史知识. 2010(06)
[10]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情结的结构、功能及意义[J]. 范红霞,申荷永,李北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4)
博士论文
[1]河洛文化与西晋诗风新变[D]. 冯源.浙江大学 2013
[2]中国城市文学中的建筑书写[D]. 赵坤.武汉大学 2012
[3]魏晋南北朝游集文化研究[D]. 邵春驹.扬州大学 2012
[4]汉末魏晋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D]. 宋展云.扬州大学 2012
[5]城市与文学[D]. 王柳芳.苏州大学 2011
[6]都市文化与唐代诗人心态[D]. 谢遂联.扬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魏晋宴饮诗研究[D]. 王晓轩.河北大学 2015
[2]南朝京都建康与文学关系研究[D]. 王芳.江南大学 2014
[3]魏晋南北朝上巳诗研究[D]. 纪旭.中国海洋大学 2014
[4]《世说新语》与饮宴文学[D]. 张世磊.贵州师范大学 2014
[5]中古都邑诗研究[D]. 陈娜.湖南大学 2011
[6]魏晋花果草木赋研究[D]. 张勇华.湖南师范大学 2010
[7]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 张世敏.湘潭大学 2010
[8]魏晋南北朝山水赋研究[D]. 柳春.兰州大学 2008
[9]汉魏晋南北朝宫殿赋研究[D]. 王莉.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0]东汉文学文本中的洛阳形象[D]. 田瑞文.暨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19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1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