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本《张好好诗》考论
发布时间:2021-04-07 11:33
杜牧《张好好诗》墨迹本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唯一几近完好的遗世作品,兼具书法、文学与文献价值。历来文人、鉴赏家因其递藏顺序明确、笔力雄健,对其真伪性少有怀疑。而墨迹本与通行传世本相异的二十余字中,有三处"下""闲""偶"与一般异文不同,应属于临摹过程中不识原字的误笔。历代著录墨迹本原文的著作对于这三处的识别亦多有不同。此外,墨迹本《张好好诗》递藏过程中董其昌跋文被替换、"弘文之印"的著录问题等也使其真伪问题更加扑朔迷离。
【文章来源】:美术学报.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墨迹本《张好好诗》引首处“弘文之印”故宫博物院藏
杜牧曾与沈传师有过交游,于“大和三年,佐沈吏部江西府”[13]。大和九年,在杜牧遇见张好好的数月前,沈传师已驾鹤西游。而五年前,在南昌,他们数人还一同畅饮,尽享诗酒之乐。“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14],杜牧不仅在哀叹张好好的命运,也同样因沈传师之逝感到伤痛惋惜。沈传师本身也是一位极负盛名的书法家,“善楷、隶、行、草,以书自名”[15],在朱长文《续书断》中,他与唐代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柳公权等共列为妙品。《宣和书谱》卷九:“况如景让德望议论一世所宗,其行书又足以追配古人。当时如沈传师以书自名,而雅与景让厚,至为江西观察而表以自副,宜其所学故自超妙,是宜其翰墨所以有传也。”[16]沈传师之友李景让亦善书,北宋年间,尚有《再拜中郎帖》存世。这其中有可能是沈传师家中收藏了他的字迹。杜牧的情况可能与此相类。另外,杜牧的外甥裴延翰在为《樊川文集》作序中提到:“(杜牧)尽搜文章,阅千百纸,掷焚之,才属留者十二三。延翰自撮发读书学文,率承导诱。伏念始初出仕入朝,三直太史笔,比四出守,其间余二十年,凡有撰制,大手短章,涂稿醉墨,硕伙纤屑,虽适僻阻,不远数千里,必获写示。以是在延翰久藏蓄者,甲乙签目,比校焚外,十多七八。得诗、赋、传、录、论、辩、碑、志、序、记、书、启、表、制,离为二十编,合为四百五十首,题曰《樊川文集》。”[17]杜牧曾集中烧去自己的一部分作品,即使裴延翰藏有一部分手稿,也仅“十多七八”,《张好好诗》手稿是否在其中,我们不得而知,但裴延翰为尽可能搜全杜牧的文集,必将求之于四方,这会不会是临摹本《张好好诗》的一个来源,我们暂且存疑。右/图2董其昌编《戏鸿堂法书》卷十《张好好诗》正文末尾与董其昌跋每册卷首均钤朱文印“飞驒桐山文库”(清拓本)
本文主要从书法用笔、诗歌韵律、抄录情况、递藏著录等方面对《张好好诗》的真伪性进行了一些考察,它并不像前人所说是完全可以确定为真迹的作品,而是一件疑点较多、需要进行更多商榷的墨迹本。本文依可见文献、墨本及刻本作出一些合理推断:故宫博物院藏《张好好诗》墨迹本可能为晚唐人所作临摹本,而到清代宋荦手中,该本之后的董跋被移入仿本后,仿本今已不存。临摹本在宋荦卒后经年羹尧手入乾隆内府,过程中被人移入了元代数人的观款,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中,在清末流出宫中后由张伯驹收买,最后藏入故宫博物院。因文献难征,本文未能对唐末至宋入宣和殿之间以及清代宋荦收藏鉴赏前后的文献进行更加细致的考索,这些都有待于此后更进一步查证与考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好好诗卷后元人观款移配问题补苴[J]. 王家葵. 诗书画. 2015(03)
本文编号:3123415
【文章来源】:美术学报. 202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墨迹本《张好好诗》引首处“弘文之印”故宫博物院藏
杜牧曾与沈传师有过交游,于“大和三年,佐沈吏部江西府”[13]。大和九年,在杜牧遇见张好好的数月前,沈传师已驾鹤西游。而五年前,在南昌,他们数人还一同畅饮,尽享诗酒之乐。“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14],杜牧不仅在哀叹张好好的命运,也同样因沈传师之逝感到伤痛惋惜。沈传师本身也是一位极负盛名的书法家,“善楷、隶、行、草,以书自名”[15],在朱长文《续书断》中,他与唐代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柳公权等共列为妙品。《宣和书谱》卷九:“况如景让德望议论一世所宗,其行书又足以追配古人。当时如沈传师以书自名,而雅与景让厚,至为江西观察而表以自副,宜其所学故自超妙,是宜其翰墨所以有传也。”[16]沈传师之友李景让亦善书,北宋年间,尚有《再拜中郎帖》存世。这其中有可能是沈传师家中收藏了他的字迹。杜牧的情况可能与此相类。另外,杜牧的外甥裴延翰在为《樊川文集》作序中提到:“(杜牧)尽搜文章,阅千百纸,掷焚之,才属留者十二三。延翰自撮发读书学文,率承导诱。伏念始初出仕入朝,三直太史笔,比四出守,其间余二十年,凡有撰制,大手短章,涂稿醉墨,硕伙纤屑,虽适僻阻,不远数千里,必获写示。以是在延翰久藏蓄者,甲乙签目,比校焚外,十多七八。得诗、赋、传、录、论、辩、碑、志、序、记、书、启、表、制,离为二十编,合为四百五十首,题曰《樊川文集》。”[17]杜牧曾集中烧去自己的一部分作品,即使裴延翰藏有一部分手稿,也仅“十多七八”,《张好好诗》手稿是否在其中,我们不得而知,但裴延翰为尽可能搜全杜牧的文集,必将求之于四方,这会不会是临摹本《张好好诗》的一个来源,我们暂且存疑。右/图2董其昌编《戏鸿堂法书》卷十《张好好诗》正文末尾与董其昌跋每册卷首均钤朱文印“飞驒桐山文库”(清拓本)
本文主要从书法用笔、诗歌韵律、抄录情况、递藏著录等方面对《张好好诗》的真伪性进行了一些考察,它并不像前人所说是完全可以确定为真迹的作品,而是一件疑点较多、需要进行更多商榷的墨迹本。本文依可见文献、墨本及刻本作出一些合理推断:故宫博物院藏《张好好诗》墨迹本可能为晚唐人所作临摹本,而到清代宋荦手中,该本之后的董跋被移入仿本后,仿本今已不存。临摹本在宋荦卒后经年羹尧手入乾隆内府,过程中被人移入了元代数人的观款,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中,在清末流出宫中后由张伯驹收买,最后藏入故宫博物院。因文献难征,本文未能对唐末至宋入宣和殿之间以及清代宋荦收藏鉴赏前后的文献进行更加细致的考索,这些都有待于此后更进一步查证与考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好好诗卷后元人观款移配问题补苴[J]. 王家葵. 诗书画. 2015(03)
本文编号:3123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2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