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清华简《蟋蟀》再议

发布时间:2021-04-11 00:08
  《耆夜》的简文用语和其所记本事之间的历史语境是非常契合的。而简文中《蟋蟀》这一乐歌的本事相较《唐风·蟋蟀》而言也显得较为合理,其主旨思想和周初周公的思想也比较相符。今本《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标题、乐调、语言、句式、思想和题材上都广泛存在着继承和相互借鉴的习惯。考虑到简本《蟋蟀》与《唐风·蟋蟀》在标题、语言、句式、题材和思想上存在极大相似性,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源与流的关系。先秦时期,文本的生成往往需要经历十分漫长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段,受不同的环境影响,其文本所呈现出的状态也是十分不同的,这点从其他出土文献中也可以得到佐证。故无论是放在今本《诗经》中广泛存在的继承与相互借鉴的习惯中考虑,还是放在先秦文献的生成与传播的大背景下考虑,简本《蟋蟀》与《唐风·蟋蟀》都应该被视为源与流的关系。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3(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相关研究的简要回顾
二、简本《蟋蟀》应为周初时所作
三、由《诗经》的状态看简本《蟋蟀》与《唐风·蟋蟀》的关系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清华简《耆夜》看毛诗《蟋蟀》之成因与《诗经》早期的流传[J]. 段颖龙.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2]再析两《蟋蟀》之比较研究——清华简《耆夜》所引《蟋蟀》与《毛诗正义》本《唐风·蟋蟀》[J]. 秦云霞.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4)
[3]清华简《蟋蟀》与《唐风·蟋蟀》为同题创作[J]. 张三夕,邓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4]由楚地出土简帛文献看“六经”在楚国的传播[J]. 高华平,李璇.  文献. 2015(04)
[5]论先秦诗歌的基本特点及其演进历程——由楚简文字所作的新探讨[J]. 高华平.  学术月刊. 2014(07)
[6]清华简《耆夜》续探[J]. 李锐.  中原文化研究. 2014(02)
[7]清华简《耆夜》没有确证证明为伪作——与姜广辉诸先生商榷[J]. 周宝宏.  中原文化研究. 2014(02)
[8]《蟋蟀》诗主旨辨——由清华简“不喜不乐”谈起[J]. 李均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4(01)
[9]《蟋蟀》之“志”及其诗学阐释——兼论清华简《耆夜》周公作《蟋蟀》本事[J]. 陈民镇.  中国诗歌研究. 2012(00)
[10]清华简与先秦诗乐舞传统[J]. 江林昌.  文艺研究. 2013(08)



本文编号:3130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30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1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