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小说的历史观
发布时间:2021-04-12 17:55
李锐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将历史作为表现对象,历史叙事既是小说的主体内容,也是作家设计小说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李锐有着独特而鲜明的历史观,他更注重历史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往往将具体的历史事件转换为精神现象加以表现,探寻历史生成、发展的内部动因。同时,李锐的历史观并非借助主观意志强加于情节、人物之上,而是隐藏在历史叙事与个人叙事的缝隙间。论文采用文本细读与社会学分析两种手段,剖析李锐小说的历史观。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考察李锐的小说对于历史的选材,以及作者、叙述者在小说中的位置,阐明李锐的小说切入历史的角度。第二章,主要围绕李锐在进行历史叙事时所采取的结构方式,凸显出李锐小说的历史整体观。第三章,探讨李锐小说中历史叙事的内在动力,它既是小说叙事的结构方式,也是李锐历史观的内在体现。第四章,重点阐述李锐小说中的历史隐喻与超隐喻,这是李锐小说历史叙事的核心,代表着李锐小说的核心价值。论文旨在通过对李锐小说历史观的研究,阐明李锐的创作在当代文学中的特殊意义,发掘其被忽略的价值,填补李锐小说研究中的空白,同时也为当代文学的历史书写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范式。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本的历史与经验的历史
第一节 作为事件的历史
第二节 作为经历的历史
第三节 作为过去经验之重演的历史
第二章 历史叙事的结构方式
第一节 片段与整体
第二节 颠覆历史的规律性
第三节 彰显历史的偶然性
第三章 历史叙事的内部动力
第一节 理性的失效
第二节 非理性的狂欢
第三节 理性与非理性的相互转化
第四章 历史叙事的隐喻与超隐喻
第一节 革命与创世
第二节 启蒙与救世
第三节 历史与神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文化成为信仰以后——《张马丁的第八天》的基督教叙事[J]. 王本朝. 南方文坛. 2016(05)
[2]文化扭结中的此岸寓言——读李锐的《张马丁的第八天》[J]. 翟永明,王晓晨. 大连大学学报. 2014(05)
[3]革命与启蒙的纠葛——论李锐笔下的张仲银形象[J]. 陶东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10)
[4]张仲银是启蒙知识分子吗——重读李锐《万里无云》[J]. 陶东风. 中国图书评论. 2014(08)
[5]生命况味的执着追问——论李锐小说人物的“处境说”[J]. 王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07)
[6]神话与“反神化”的大众——李锐《人间》中的大众形象与社会转型[J]. 翟永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7]论李锐小说创作中呈现出的历史态度[J]. 王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05)
[8]荒唐的革命闹剧与民间的“文革”世相——评李锐的《无风之树》[J]. 陶东风. 南方文坛. 2014(03)
[9]旷世的绝望 个体的悲凉——读李锐《张马丁的第八天》[J]. 傅书华. 文艺争鸣. 2013(01)
[10]李锐:从“寻根”走向“后寻根”[J]. 周引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博士论文
[1]生命的表达与存在的追问[D]. 翟永明.山东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论李锐小说的历史意识与叙事方式[D]. 李存.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论李锐小说的民间书写[D]. 杨占富.西南大学 2013
[3]李锐小说的历史叙述[D]. 任俊楠.辽宁师范大学 2013
[4]李锐小说的历史书写[D]. 李婧.华中科技大学 2011
[5]生命困境的执着追问[D]. 彭迎.郑州大学 2011
[6]沉重的叙事与意义的探寻[D]. 贺进.山东师范大学 2011
[7]论李锐小说中的伦理叙事[D]. 李建芳.西南大学 2011
[8]在孤独中行走——李锐论[D]. 沙秀娟.苏州大学 2010
[9]李锐小说中的革命历史[D]. 孔晓音.中国海洋大学 2010
[10]质疑与反思——李锐小说解读[D]. 李志婧.扬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33723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本的历史与经验的历史
第一节 作为事件的历史
第二节 作为经历的历史
第三节 作为过去经验之重演的历史
第二章 历史叙事的结构方式
第一节 片段与整体
第二节 颠覆历史的规律性
第三节 彰显历史的偶然性
第三章 历史叙事的内部动力
第一节 理性的失效
第二节 非理性的狂欢
第三节 理性与非理性的相互转化
第四章 历史叙事的隐喻与超隐喻
第一节 革命与创世
第二节 启蒙与救世
第三节 历史与神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文化成为信仰以后——《张马丁的第八天》的基督教叙事[J]. 王本朝. 南方文坛. 2016(05)
[2]文化扭结中的此岸寓言——读李锐的《张马丁的第八天》[J]. 翟永明,王晓晨. 大连大学学报. 2014(05)
[3]革命与启蒙的纠葛——论李锐笔下的张仲银形象[J]. 陶东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10)
[4]张仲银是启蒙知识分子吗——重读李锐《万里无云》[J]. 陶东风. 中国图书评论. 2014(08)
[5]生命况味的执着追问——论李锐小说人物的“处境说”[J]. 王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07)
[6]神话与“反神化”的大众——李锐《人间》中的大众形象与社会转型[J]. 翟永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7]论李锐小说创作中呈现出的历史态度[J]. 王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05)
[8]荒唐的革命闹剧与民间的“文革”世相——评李锐的《无风之树》[J]. 陶东风. 南方文坛. 2014(03)
[9]旷世的绝望 个体的悲凉——读李锐《张马丁的第八天》[J]. 傅书华. 文艺争鸣. 2013(01)
[10]李锐:从“寻根”走向“后寻根”[J]. 周引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博士论文
[1]生命的表达与存在的追问[D]. 翟永明.山东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论李锐小说的历史意识与叙事方式[D]. 李存.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论李锐小说的民间书写[D]. 杨占富.西南大学 2013
[3]李锐小说的历史叙述[D]. 任俊楠.辽宁师范大学 2013
[4]李锐小说的历史书写[D]. 李婧.华中科技大学 2011
[5]生命困境的执着追问[D]. 彭迎.郑州大学 2011
[6]沉重的叙事与意义的探寻[D]. 贺进.山东师范大学 2011
[7]论李锐小说中的伦理叙事[D]. 李建芳.西南大学 2011
[8]在孤独中行走——李锐论[D]. 沙秀娟.苏州大学 2010
[9]李锐小说中的革命历史[D]. 孔晓音.中国海洋大学 2010
[10]质疑与反思——李锐小说解读[D]. 李志婧.扬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33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3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