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七言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4 18:52
七言诗自先秦时期产生,至唐朝发展成熟,形成七律和七绝,与五言诗平分秋色,七言诗的兴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历经了一个缓慢发展的过渡时期。在这一过渡时期,南朝七言诗无疑是最值得注意的,其上承汉魏,下启隋唐,为七言诗在唐朝的鼎盛成熟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诗体形式之一。本文以南朝时期七言诗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细致梳理和系统分析,以期还原七言诗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脉络,为南朝七言诗在整个七言诗发展史上作出明确的定位。论文主要分四部分展开论述。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南朝七言诗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为下文对七言诗的研究作准备。第一章是七言诗相关问题考辨,主要是梳理南朝七言诗,考证部分七言诗的创作年代及作者,辨别其版本,并对南朝七言诗的分布状况加以分析。第二章是南朝七言诗题材内容研究,从七言乐府诗和文人诗两方面入手,研究其题材分布,进行文本具体分析。第三章是南朝七言诗的艺术表现研究,从用韵、句式及篇章结构、声律、用典、意象等方面,分析南朝七言诗的体式特点。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南朝七言诗相关问题考辨
第一节 南朝七言诗具体诗作考证
一、庾信、王褒部分七言诗作创作年代考证
二、“白纻歌、辞”辨析
三、沈约、萧子云部分诗作考辨
四、刘孝威《拟古应教》、《蜀道难》考辨
五、部分七言诗作者考辨
第二节 南朝七言诗分布情况
一、杂歌谣辞中的七言
二、七言乐府诗的分布
三、七言文人诗的分布
第二章 南朝七言诗的题材内容
第一节 南朝七言乐府对传统题材的因袭和转化
一、“白纻歌、辞”——由咏赞舞姿舞容到抒发闺怨相思之情
二、《燕歌行》——从闺怨思妇向边塞征戍题材的转化
三、《行路难》——从言世路艰难到写闺怨思妇、感慨生命短暂
四、艳情诗——由单纯写女子美貌扩展到描写男女艳情
第二节 南朝七言文人诗的主要题材
一、闺怨诗——抒写哀怨之情,情感细腻含蓄
二、应制诗——由传统歌功颂德转向咏物、抒写怨情
第三章 南朝七言诗的艺术表现
第一节 南朝七言诗的用韵方式
一、一韵到底、句句入韵
二、每句入韵并转韵
三、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四、隔句押韵并转韵
五、句句韵与隔句韵交替组合
第二节 南朝七言诗的声律考察
一、句的考察
二、律联、律段的考察
第三节 南朝七言诗的句式及篇章结构
一、句式
二、布局谋篇
第四节 南朝七言诗的用典艺术
一、典故出处
二、典故分类及用典方法
三、用典与七言诗的近体化
第五节 南朝七言诗的意象运用
一、自然意象的运用
二、人文意象的运用
三、意象运用的密集型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七言之起与七言体晚兴和律化[J]. 易闻晓.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2]论七言转韵律体的体制特征——兼及律体的判定标准[J]. 张培阳. 文学遗产. 2016(02)
[3]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和意脉——评袁行霈古典诗学观念和文本解读[J]. 孙绍振. 文艺争鸣. 2015(05)
[4]论鲍照七言歌行的传承与创新[J]. 韦晖. 鸡西大学学报. 2014(07)
[5]论《白纻舞》的发展与唐代《白纻辞》的创作[J]. 杨名.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6]谶言瑞应·太乐雅音·俗乐杂爨——凤凰衔书伎摭议[J]. 丁淑梅. 民族艺术研究. 2013(03)
[7]《玉台新咏》所录《行路难》考述——兼论《行路难》的流传演变情况[J]. 邓富华. 东方论坛. 2013(03)
[8]論漢魏六朝七言詩歌的源流及其與音樂的關係[J]. 錢志熙. 中华文史论丛. 2013(01)
[9]衰世文学未必衰——以魏晋南北朝文学为中心[J]. 徐公持. 文学遗产. 2013 (01)
[10]诗歌节奏的内在矛盾与七言诗体晚熟之原因及过程[J]. 姚爱斌. 文化与诗学. 2011(02)
硕士论文
[1]先唐七言诗研究[D]. 郭伟.西北师范大学 2010
[2]《燕歌行》研究[D]. 范海浪.首都师范大学 2009
[3]论七言诗在南朝的发展[D]. 李乡珊.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37834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南朝七言诗相关问题考辨
第一节 南朝七言诗具体诗作考证
一、庾信、王褒部分七言诗作创作年代考证
二、“白纻歌、辞”辨析
三、沈约、萧子云部分诗作考辨
四、刘孝威《拟古应教》、《蜀道难》考辨
五、部分七言诗作者考辨
第二节 南朝七言诗分布情况
一、杂歌谣辞中的七言
二、七言乐府诗的分布
三、七言文人诗的分布
第二章 南朝七言诗的题材内容
第一节 南朝七言乐府对传统题材的因袭和转化
一、“白纻歌、辞”——由咏赞舞姿舞容到抒发闺怨相思之情
二、《燕歌行》——从闺怨思妇向边塞征戍题材的转化
三、《行路难》——从言世路艰难到写闺怨思妇、感慨生命短暂
四、艳情诗——由单纯写女子美貌扩展到描写男女艳情
第二节 南朝七言文人诗的主要题材
一、闺怨诗——抒写哀怨之情,情感细腻含蓄
二、应制诗——由传统歌功颂德转向咏物、抒写怨情
第三章 南朝七言诗的艺术表现
第一节 南朝七言诗的用韵方式
一、一韵到底、句句入韵
二、每句入韵并转韵
三、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四、隔句押韵并转韵
五、句句韵与隔句韵交替组合
第二节 南朝七言诗的声律考察
一、句的考察
二、律联、律段的考察
第三节 南朝七言诗的句式及篇章结构
一、句式
二、布局谋篇
第四节 南朝七言诗的用典艺术
一、典故出处
二、典故分类及用典方法
三、用典与七言诗的近体化
第五节 南朝七言诗的意象运用
一、自然意象的运用
二、人文意象的运用
三、意象运用的密集型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七言之起与七言体晚兴和律化[J]. 易闻晓.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2]论七言转韵律体的体制特征——兼及律体的判定标准[J]. 张培阳. 文学遗产. 2016(02)
[3]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和意脉——评袁行霈古典诗学观念和文本解读[J]. 孙绍振. 文艺争鸣. 2015(05)
[4]论鲍照七言歌行的传承与创新[J]. 韦晖. 鸡西大学学报. 2014(07)
[5]论《白纻舞》的发展与唐代《白纻辞》的创作[J]. 杨名.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6]谶言瑞应·太乐雅音·俗乐杂爨——凤凰衔书伎摭议[J]. 丁淑梅. 民族艺术研究. 2013(03)
[7]《玉台新咏》所录《行路难》考述——兼论《行路难》的流传演变情况[J]. 邓富华. 东方论坛. 2013(03)
[8]論漢魏六朝七言詩歌的源流及其與音樂的關係[J]. 錢志熙. 中华文史论丛. 2013(01)
[9]衰世文学未必衰——以魏晋南北朝文学为中心[J]. 徐公持. 文学遗产. 2013 (01)
[10]诗歌节奏的内在矛盾与七言诗体晚熟之原因及过程[J]. 姚爱斌. 文化与诗学. 2011(02)
硕士论文
[1]先唐七言诗研究[D]. 郭伟.西北师范大学 2010
[2]《燕歌行》研究[D]. 范海浪.首都师范大学 2009
[3]论七言诗在南朝的发展[D]. 李乡珊.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37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3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