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西厢记》折子戏选本研究 ——以《缀白裘》和《审音鉴古录》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4-28 07:04
“折子戏”,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一种存在方式。它既是一种戏曲文本的形式,又是一种舞台演出的方式。明万历年间《南西厢记》折子戏演出出现并很快形成风气,至明末清初折子戏逐渐取代全本戏成为《南西厢记》舞台演出的主要形式。戏曲选本是舞台演出的缩影和反映,明清时期刊行的大量的戏曲选本都选录了《南西厢记》折子戏。在《南西厢记》众多的折子戏选本中,乾隆年间的钱编《缀白裘》和乾隆嘉庆年间的《审音鉴古录》最具有代表性。本文梳理了《南西厢记》折子戏舞台演出情形,重点探讨了《缀白裘》、《审音鉴古录》中《南西厢记》折子戏的演出、演变情况。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并对《南西厢记》折子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对折子戏选本的概念做了界定。本文第一章对明清《南西厢记》的演出情形作了概述。首先对《金瓶梅词话》、《儒林外史》、《红楼梦》和《歧路灯》四部明清小说中关于《南西厢记》的演出资料进行了梳理;其次整理了明清文人笔记、日记关于《南西厢记》家乐、宫廷、专业演员演出的记载;最后从折子戏选本中考察《南西厢记》折子戏的选录情况。本文第二章主要探讨《缀白裘》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首先介绍了《缀白裘》中《南西...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概念界定
第一章 明清《南西厢记》演出情形概述
第一节 明清小说关于《南西厢记》演出的记载
一 《金瓶梅词话》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
二 《儒林外史》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
三 《红楼梦》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
四 《歧路灯》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
第二节 文人笔记、日记关于《南西厢记》演出的记载
一 家乐演出
二 宫廷演出
三 专业演员演出
第三节 戏曲选本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
第二章 《缀白裘》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
第一节 《缀白裘》中《南西厢记》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缀白裘》中《南西厢记》的演变情况
一 标目演变
二 脚色行当演变
三 用曲演变
四 唱词唱法演变
五 宾白演变
六 剧情演变
第三章 《审音鉴古录》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
第一节 《审音鉴古录》中《南西厢记》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审音鉴古录》中《南西厢记》的演变情况
一 脚色的安排
二 用曲与唱法
三 念白处理
第三节 《审音鉴古录》中导演的构思安排
一 人物上场装扮
二 演员的表演提示
三 舞台调度
四 匡正舞台时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时期《南西厢》的舞台传播考述[J]. 陈建平. 戏曲研究. 2012(03)
[2]论“缀白裘”选本的历史地位[J]. 马晓霓.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0(04)
[3]试论《西厢记》在明清时期的舞台演出[J]. 李双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4]江户时期东渡的中国戏曲文献考[J]. 黄仕忠. 文化遗产. 2009(02)
[5]《西厢记》选本的演变及其价值[J]. 赵春宁. 戏曲艺术. 2009(01)
[6]红娘的形象何以变化多端[J]. 罗冠华. 四川戏剧. 2009(01)
[7]戏曲“台本”在古典剧目传承中的作用——以《琵琶记》为例[J]. 王丽梅. 文艺研究. 2008(09)
[8]从全本戏到折子戏——以汤显祖《牡丹亭》的考察为中心[J]. 解玉峰. 文艺研究. 2008(09)
[9]昆曲表演“乾嘉传统”形成期的文人功绩——以《审音鉴古录》和《缀白裘》中的《琵琶记》选出为例[J]. 胡亚娟. 艺术百家. 2008(04)
[10]对《西厢记》改续之作出现的文化学思考[J]. 伏涤修.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8(03)
博士论文
[1]折子戏研究[D]. 李慧.厦门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李日华改本《南西厢记》研究[D]. 王锦源.苏州大学 2014
[2]《审音鉴古录》中的昆剧舞台艺术论[D]. 赵倩.南京大学 2012
[3]明清时期文人对《西厢记》的传播接受研究[D]. 陈菊.中国海洋大学 2012
[4]清代前中期折子戏研究[D]. 郭玲.广西师范大学 2011
[5]明清时期《琵琶记》传播研究[D]. 张卫卫.河南大学 2010
[6]明清昆曲《西厢记》音乐的初步研究[D]. 吴荣华.福建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65039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概念界定
第一章 明清《南西厢记》演出情形概述
第一节 明清小说关于《南西厢记》演出的记载
一 《金瓶梅词话》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
二 《儒林外史》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
三 《红楼梦》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
四 《歧路灯》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
第二节 文人笔记、日记关于《南西厢记》演出的记载
一 家乐演出
二 宫廷演出
三 专业演员演出
第三节 戏曲选本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
第二章 《缀白裘》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
第一节 《缀白裘》中《南西厢记》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缀白裘》中《南西厢记》的演变情况
一 标目演变
二 脚色行当演变
三 用曲演变
四 唱词唱法演变
五 宾白演变
六 剧情演变
第三章 《审音鉴古录》中的《南西厢记》折子戏
第一节 《审音鉴古录》中《南西厢记》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审音鉴古录》中《南西厢记》的演变情况
一 脚色的安排
二 用曲与唱法
三 念白处理
第三节 《审音鉴古录》中导演的构思安排
一 人物上场装扮
二 演员的表演提示
三 舞台调度
四 匡正舞台时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时期《南西厢》的舞台传播考述[J]. 陈建平. 戏曲研究. 2012(03)
[2]论“缀白裘”选本的历史地位[J]. 马晓霓.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0(04)
[3]试论《西厢记》在明清时期的舞台演出[J]. 李双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4]江户时期东渡的中国戏曲文献考[J]. 黄仕忠. 文化遗产. 2009(02)
[5]《西厢记》选本的演变及其价值[J]. 赵春宁. 戏曲艺术. 2009(01)
[6]红娘的形象何以变化多端[J]. 罗冠华. 四川戏剧. 2009(01)
[7]戏曲“台本”在古典剧目传承中的作用——以《琵琶记》为例[J]. 王丽梅. 文艺研究. 2008(09)
[8]从全本戏到折子戏——以汤显祖《牡丹亭》的考察为中心[J]. 解玉峰. 文艺研究. 2008(09)
[9]昆曲表演“乾嘉传统”形成期的文人功绩——以《审音鉴古录》和《缀白裘》中的《琵琶记》选出为例[J]. 胡亚娟. 艺术百家. 2008(04)
[10]对《西厢记》改续之作出现的文化学思考[J]. 伏涤修.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8(03)
博士论文
[1]折子戏研究[D]. 李慧.厦门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李日华改本《南西厢记》研究[D]. 王锦源.苏州大学 2014
[2]《审音鉴古录》中的昆剧舞台艺术论[D]. 赵倩.南京大学 2012
[3]明清时期文人对《西厢记》的传播接受研究[D]. 陈菊.中国海洋大学 2012
[4]清代前中期折子戏研究[D]. 郭玲.广西师范大学 2011
[5]明清时期《琵琶记》传播研究[D]. 张卫卫.河南大学 2010
[6]明清昆曲《西厢记》音乐的初步研究[D]. 吴荣华.福建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65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65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