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牡丹亭·劝农》的美学研究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1-05-19 18:47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问世,其中第八折《劝农》主要描述杜宝作为地方官下乡劝农、百姓盛情接待的情形,是一出热闹的“群戏”。这出戏展演的内容和曲折的演出史对仪式戏剧的审美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但却长久地被学界和演出界所忽视,因此,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劝农》一折在《牡丹亭》400多年的演出史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明末清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带来社会风气的日渐开放,《劝农》在以杜柳二人爱情为主线的《牡丹亭》的改本中被淘汰。清代中期,得益于《劝农》演绎的内容与皇家劝农仪典的高度契合,其成为了宫廷开团场承应戏的“宠儿”,并被传入官宦士大夫的家班演出,后随着家班没落、伶人走进民间,这出剧目又被带到普通百姓当中,成为一出消灾祈福的吉祥戏。清朝末年由于小农经济的瓦解和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剧场形态的转变,戏曲的社会功能逐渐被削弱,花雅之争之后昆曲式微,以《牡丹亭》为代表的一批经典昆曲剧目的演出锐减,《劝农》也在历史的潮流中被渐渐淹没。《劝农》在清朝中后期迎来的演出高峰是由朝廷“自上而下”的推动所带来的,这种现象在戏曲演出史上对其他剧目而言并不多见,其原...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从“案头之作”到“场上之曲”
    第一节 案头之上的《劝农》
        一、《牡丹亭》全本中的《劝农》
        二、《牡丹亭》曲本中的《劝农》
    第二节 舞台之上的《劝农》
        一、宫廷的《劝农》演出
        二、戏班的《劝农》演出
        三、民间的《劝农》演出
第二章 《劝农》的审美探究
    第一节 以歌舞演仪式之美
        一、劝农仪式的起源与发展
        二、劝农文学与劝农戏曲
    第二节 借仪式戏成和谐之美
        一、统治者:“礼之用,和为贵”
        二、汤显祖: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表达
        三、观众:“以和为美”的审美观
第三章 由《劝农》探讨戏曲本源的回归
    第一节 戏曲《劝农》与仪式劝农的区分
        一、“没有神话的仪式”——戏曲与仪式的功能区分
        二、“融入剧情的仪式”——《劝农》与祭祀仪式剧的区分
    第二节 对戏曲本体研究的反思
        一、对戏曲本体之“剧”、“诗”、“乐”等学说的存疑
        二、戏曲的程式美
        三、《劝农》对戏曲保护的启发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现代城市化对戏曲产业形成的影响[J]. 徐煜.  戏曲艺术. 2016(03)
[2]“本体研究”与“本体回归”——“戏曲本体”问题反思[J]. 朱方遒.  戏剧文学. 2016(06)
[3]关于戏曲本体论问题与叶朗、施旭升和李伟等先生对话[J]. 邹元江.  艺术百家. 2016(01)
[4]《劝农》与《游园》的双重世界[J]. 倪童.  青年文学家. 2015(12)
[5]分别与交流——戏曲与祭祀仪式剧异同论[J]. 麻国钧.  戏曲艺术. 2015(01)
[6]《牡丹亭·劝农》在清代宫廷的演出[J]. 曹官力.  四川戏剧. 2014(05)
[7]试论汤显祖的桃源情结[J]. 赵山林,赵婷婷.  四川戏剧. 2014(05)
[8]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仪式研究[J]. 陈广春.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9]神坛上的“仪式”与人世间的“表演”——论构成宗教的“三个层面”与戏曲艺术的共通性[J]. 陈友峰.  戏曲艺术. 2013(02)
[10]遂昌汤显祖文化劝农节[J]. 李慧清.  大众文艺. 2012(10)

博士论文
[1]和合之美[D]. 杨黎.武汉大学 2015
[2]清代剧坛“花雅之争”研究[D]. 黄蓓.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清代宫廷承应戏初探[D]. 卞冀.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1



本文编号:3196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96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