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2 01:33
沈约是齐梁文坛领袖,诗文兼备,然而“沈诗任笔”的影响,使沈约其他文体一直被诗歌光芒所掩盖。沈约文也是沈约文学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其篇目多达一百九十来篇,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目前,沈约文研究零星而薄弱,内容范围虽然涉及辞赋、公文、佛教文、骈散文、著述等方面,但研究范围不大,分类标准不一,缺乏全面而系统的总结。因此,拟以沈约文为研究对象进行论述,期望能够对沈约个人文学及南北朝文学研究有参考作用。全文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沈约生平事迹及其文系年考证研究。事迹研究主要包括民国《德清县志·沈约传》生卒年信息考与沈约上任荆州考两部分。《县志》署名姚察,其生卒年信息却与姚察、姚思廉父子所撰的《梁书·沈约传》完全不同。以《梁书》作为参考本进行比较发现,《县志》卒年具体信息不同、孤证无立且新增内容也不完全源自梁代,由此推测《县志》生卒年信息有误。泰豫元年,权臣王道隆担心新任荆州刺史蔡兴宗拥兵自重,在上任前就将其征召回京。沈约作为荆州刺史记室,在蔡兴宗逝世后继续上任荆州。在跟随新任刺史沈攸之平刘休范期间,沈约认识晋熙王刘燮并于荆州任期结束后担任刘燮参军兼记室。作品研究主要针对系年有争议者,主要分辞赋、制诏、...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沈约生平事迹及其文系年补考
第一节 沈约生平事迹考
一、民国《德清县志·沈约传》生卒年考
二、泰豫元年沈约上任荆州考
第二节 沈约文系年补考
一、辞赋:《愍涂赋》、《悯国赋》、《天渊水鸟应诏赋》系年考
二、制诏:《授李居壬等制》、《封申希祖诏》、《常僧景等封侯诏》、《王亮王莹加授诏》系年考
三、表启:《为柳衮州世隆上旧宫表》、《谢赐甘露启》、《谢赐轸调娟等启》、《上钱随喜光宅寺启》系年考
第二章 沈约文辑录研究
第一节 《沈约集》存佚概说
一、隋唐时期,保存完善
二、宋元时代,亡佚严重
第二节 沈约文辑录演变过程
一、起步:明嘉靖梅鼎祚《梁文纪》与《释文纪》
二、发展:明万历沈启原本与明末张夑本《沈隐侯集》
三、完善:清代严可均《全梁文》与今人陈庆元《沈约集校笺》
第三章 沈约文分类研究
第一节 朝廷公文类
一、按行文方向分类的内容概述
二、处世圆滑、小心谨慎的公文表达
第二节 记事颂赞类
一、按文体用途分类的内容概况
二、侧重各异、结合史传的人物评价
第三节 辞赋与其他文体
一、辞赋:体物写志,反映仕途实情
二、书牍:情感真挚,展现多面形象
三、论说:溯本铺叙,辩驳针对有力
四、序、疏、义、文、连珠
第四章 沈约诗文互渗关系研究
第一节 内容上的相互渗透
一、仕宦竟陵,同题奉和
二、咏物描人,写法相应
三、内容互补,丰富史料
第二节 思想上的相互渗透
一、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二、典故引用的儒学情怀
第三节 艺术表现上的相互渗透
一、注重雕饰,骈偶精工
二、讲究声律,音韵和谐
三、提倡三易,自然质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沈约文系年表
附录二 沈约文各阶段辑录统计表
附录三 沈约文主要辑录出处统计表
附录四 沈约文各阶段创作统计表
附录五 竟陵文学集团诗文同题创作情况
附录六 沈约诗文儒典引用情况
附录七 《沈氏四声谱》沈约文押韵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200727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沈约生平事迹及其文系年补考
第一节 沈约生平事迹考
一、民国《德清县志·沈约传》生卒年考
二、泰豫元年沈约上任荆州考
第二节 沈约文系年补考
一、辞赋:《愍涂赋》、《悯国赋》、《天渊水鸟应诏赋》系年考
二、制诏:《授李居壬等制》、《封申希祖诏》、《常僧景等封侯诏》、《王亮王莹加授诏》系年考
三、表启:《为柳衮州世隆上旧宫表》、《谢赐甘露启》、《谢赐轸调娟等启》、《上钱随喜光宅寺启》系年考
第二章 沈约文辑录研究
第一节 《沈约集》存佚概说
一、隋唐时期,保存完善
二、宋元时代,亡佚严重
第二节 沈约文辑录演变过程
一、起步:明嘉靖梅鼎祚《梁文纪》与《释文纪》
二、发展:明万历沈启原本与明末张夑本《沈隐侯集》
三、完善:清代严可均《全梁文》与今人陈庆元《沈约集校笺》
第三章 沈约文分类研究
第一节 朝廷公文类
一、按行文方向分类的内容概述
二、处世圆滑、小心谨慎的公文表达
第二节 记事颂赞类
一、按文体用途分类的内容概况
二、侧重各异、结合史传的人物评价
第三节 辞赋与其他文体
一、辞赋:体物写志,反映仕途实情
二、书牍:情感真挚,展现多面形象
三、论说:溯本铺叙,辩驳针对有力
四、序、疏、义、文、连珠
第四章 沈约诗文互渗关系研究
第一节 内容上的相互渗透
一、仕宦竟陵,同题奉和
二、咏物描人,写法相应
三、内容互补,丰富史料
第二节 思想上的相互渗透
一、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二、典故引用的儒学情怀
第三节 艺术表现上的相互渗透
一、注重雕饰,骈偶精工
二、讲究声律,音韵和谐
三、提倡三易,自然质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沈约文系年表
附录二 沈约文各阶段辑录统计表
附录三 沈约文主要辑录出处统计表
附录四 沈约文各阶段创作统计表
附录五 竟陵文学集团诗文同题创作情况
附录六 沈约诗文儒典引用情况
附录七 《沈氏四声谱》沈约文押韵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200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00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