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武周时期诗歌论略

发布时间:2021-05-24 14:26
  武周时代,唐诗已经历了百年实践,即将达到盛唐诗国的巅峰。其上承贞观之遗风,下启开元之盛世,实为盛唐诗国的到来提供了充分的准备和强有力的支撑。本文在搜集大量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这一时期的诗歌进行研究,论证出武周时期是作为一个诗歌改革的先锋者逐渐走向盛唐的。全文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着重论述武周时期的创作环境。一是以数据统计法考证武周时期进士录取数量,分析科举制度的完善状况,认为该阶段十分崇重科举制,并考析大量文献以证其崇尚文词之风。二是在对比分析前贤观点的基础上,考证“诗赋取士”制度确始于武周时期。三是通过统计此时期诗会宴游活动举办的次数、时间、地点及留存诗作,对武周时期的诗歌创作以五律为主、七律次之的体裁特征进行归纳描述。第二章着重分析武周时期的创作主体,阐释其诗歌特质。首先以定量分析法考察武周诗人个体数量,并归纳其人员构成的特征。其次着重考证“文章四友”、“方外十友”及“珠英学士”三大诗人群体的人员构成、存诗数量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再次对武周诗坛创作的政治活动范围进行研究,揭示出其于宫廷中进行创作所形成的颂美特质,并对颂美的缘由、体现进行深入剖析。...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武周诗坛的创作环境
    第一节 科举制度之崇重及崇尚文词
        一、科举制度之崇重
        二、崇尚文词风气的盛行
    第二节 以“诗赋”取士制度之建立再考
    第三节 诗会宴游活动频举
    小结
第二章 武周诗坛创作主体及其诗歌特质
    第一节 武周诗坛创作个体
    第二节 诗人群体的产生
        一、以“文章”为友——文章四友
        二、以“仙道”为友——方外十友
        三、以“学术”为友——珠英学士
    第三节 武周诗歌的特质
    小结
第三章 盛唐先声:声律与风骨的演进
    第一节 声律始备
        一、理论上的准备
        二、实践中的完善
    第二节 风骨的重建及实践
        一、“风骨”诗美理想的重建
        二、“风骨”诗美理想的实践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唐武周时期诗歌作品编年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崔融《珠英学士集》及其“官班为次”的编集体例[J]. 卢燕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2]方外十友与盛唐文学[J]. 胡旭.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3]新诗贯宇宙——“文章四友”近体诗的体制建设与推普之功[J]. 张家壮.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4]“珠英学士”诗歌活动考论[J]. 聂永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5]“文章四友”名称、名次考辨及其文学意义[J]. 张家壮.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6]“沈宋体”形式与内涵新论[J]. 许总.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03)
[7]论沈宋体诗与近体诗的完成[J]. 綦开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1(04)
[8]武则天时代的举选与近体诗的推广——从李峤的格律诗谈起[J]. 张家壮.  文史知识. 2001(03)
[9]论律诗定型于初唐诸学士[J]. 陈铁民.  文学遗产. 2000(01)
[10]论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诗歌创作[J]. 张采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4)

博士论文
[1]近体诗律研究[D]. 张培阳.南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唐代武周时期诗歌略论稿[D]. 张德恒.吉林大学 2011
[2]论武则天时期诗歌发展的特质及促进因素[D]. 王欢.漳州师范学院 2008
[3]武则天执政时期的诗坛研究[D]. 张瑞芳.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04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04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5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