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05:25
中国人常以“龙”“凤”传人自居。在中国,“龙”“凤”从抽象的宗教意识转变成具体的部落图腾,再转化为繁复的衣饰图案、器物造型以及复杂的文学意象、形象。“龙”“凤”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目前,学术界不乏“龙”“凤”文化的研究成果,然而,在古典文学领域却较少人问津。李贺诗歌的意象历来受后人关注,可是至今还无人对其诗歌的“龙”“凤”系列意象作过深入探讨。李贺通过“龙”“凤”系列意象,表达出建功立业的济世理想、悲欢离合的男女情爱、乐生畏死的生命意识等情感意蕴。无人知晓“龙”“凤”的真容,李贺就在发挥神话思维的基础,通过化用典故、巧用比喻,运用通感等艺术技巧,给世人勾勒出一个龙飞凤舞的艺术世界,并且使它们呈现出耐人寻味的色调美、静态美和动态美。李贺的诗歌深受前人的影响,如屈原、韩愈等人,故而其“龙”“凤”系列意象的取用,离不开对前辈们神话思维、尚美意识和崇奇心理的承传。李贺是一个对后人影响深远的诗人。他影响着晚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诗人或者词人,对“龙”“凤”系列意象的取用。值得一提的是,中唐李贺与盛唐李白、晚唐李商隐相比,其诗歌的“龙”“凤”系列意象还展现出极具个性的文化人格和审美趣味。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意象与神话意象界说
第一节 意象
第二节 神话意象
第二章“龙”“凤”探源
第一节“龙”“凤”的生物属性
第二节“龙”“凤”与华夏图腾
第三章 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的分类及探因
第一节 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分类
第二节 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探因
第四章 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的情感意蕴
第一节 建功立业的济世理想
第二节 悲欢离合的男女情爱
第三节 乐生畏死的生命意识
第四节“美”与“刺”的思想
第五章 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的艺术技巧
第一节 化用典故,翻出新意
第二节 巧用比喻,活现百态
第三节 利用借代,替换物名
第四节 运用通感,抒写感受
第六章 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的美感效果
第一节 别具一格的色调美
第二节 别出心裁的静态美
第三节 耐人寻味的动态美
第七章 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的渊源与影响
第一节 李贺对前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的承传
一、神话思维
二、尚美意识
三、崇奇心理
第二节 后人对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的接受
第八章 李白、李贺和李商隐诗歌“龙”“凤”系列意象比较
第一节 凸显出不同的文化人格
第二节 凸显出不同的审美趣味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220031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意象与神话意象界说
第一节 意象
第二节 神话意象
第二章“龙”“凤”探源
第一节“龙”“凤”的生物属性
第二节“龙”“凤”与华夏图腾
第三章 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的分类及探因
第一节 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分类
第二节 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探因
第四章 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的情感意蕴
第一节 建功立业的济世理想
第二节 悲欢离合的男女情爱
第三节 乐生畏死的生命意识
第四节“美”与“刺”的思想
第五章 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的艺术技巧
第一节 化用典故,翻出新意
第二节 巧用比喻,活现百态
第三节 利用借代,替换物名
第四节 运用通感,抒写感受
第六章 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的美感效果
第一节 别具一格的色调美
第二节 别出心裁的静态美
第三节 耐人寻味的动态美
第七章 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的渊源与影响
第一节 李贺对前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的承传
一、神话思维
二、尚美意识
三、崇奇心理
第二节 后人对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的接受
第八章 李白、李贺和李商隐诗歌“龙”“凤”系列意象比较
第一节 凸显出不同的文化人格
第二节 凸显出不同的审美趣味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220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20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