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中的间离与逃逸
发布时间:2021-06-09 22:46
鲁迅在《故事新编》中对中国历史上一些特定人物和故事的重新编排,不论在灵感、手法还是效果上都与布莱希特戏剧的"间离"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以《采薇》为例,具体从野史对正史的冲击、虚构人物的窜入、历史细节上的漫画式反讽这三个方面做具体分析。旨在探讨,鲁迅在面对现代的思想文化纷争时,对征用古代思想与艺术资源的批判与抉择,如何从"方法"与"主题"这两方面上共同成就了其"忧愤深广"的情理诗学。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间离”作为方法
二、“逃逸”作为主题
三、鲁迅精神内涵的“深广”:间离与逃逸的故事之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故事新编》论[J]. 片山智行,李冬木. 鲁迅研究月刊. 2000(08)
本文编号:3221467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间离”作为方法
二、“逃逸”作为主题
三、鲁迅精神内涵的“深广”:间离与逃逸的故事之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故事新编》论[J]. 片山智行,李冬木. 鲁迅研究月刊. 2000(08)
本文编号:3221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2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