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启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1 18:52
“启”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唐代受到“文章盛世”的影响,不仅在作品的数量方面超越了前人,而且内容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与魏晋时的用途有很多不同。同时唐朝也是我国文章创作骈散变化的剧烈时期,“启”也是这一时期文章体式嬗变的一个缩影,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主要以唐代启文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内容上的分类,并从对偶、用典、声律和辞藻几个方面分析唐代启文的艺术特色。论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唐代启文的创作及保存情况和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启文体的概述。第一节是在阐释前人说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见的文献资料,对唐代启这一文体进行释名并追溯其源流。第二节是介绍启文的文体定势,论述启文文体风格及发展流变。第三部分主要是研究唐代启文在功用角度上的分类。纵观《全唐文》及《全唐文补编》所载启文,大致上可以将唐代启文分为投知启、谢启、贺启、上文章启和杂启这五大类。纵观全唐,晚唐时期的投知启在数量上明显增多,对这类启文数量增多的原因进行分析也是这部分的重要内容。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唐代启文的艺术特色。启文在唐代,仍以骈体为主,但与古文运动发展相一致,中唐启文,散体增多。一般认为,韩愈之后,...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唐代启文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0.2 唐代启文的存佚概况
1 唐代启文体概述
1.1 启文体之释名与溯源
1.2 启文之定势
2 唐代启文的类别
2.1 初唐时期的启文类别
2.1.1 谢启
2.1.2 投知启
2.1.3 上文章启
2.1.4 杂启
2.1.5 规劝启
2.2 盛唐时期的启文类别
2.2.1 规劝启
2.2.2 上文章启
2.3 中唐时期的启文类别
2.3.1 贺启
2.3.2 上文章启
2.3.3 投知启
2.3.4 谢启
2.3.5 杂启
2.4 晚唐时期的启文类别
2.4.1 投知启
2.4.2 谢启
2.4.3 贺启
2.4.4 上文章启
2.4.5 杂启及其他启
2.4.6 中唐后投知启增多原因
3 唐代启文的艺术特色
3.1 新旧体制并存
3.1.1 旧式骈体启文
3.1.2 新式骈体启文
3.2 唐代启文的用典
3.3 唐代启文的声律
3.3.1 句末字的平仄协调
3.3.2 句末字押脚韵
3.4 唐代启文的辞藻
4 唐代启文的地位和影响
4.1 唐代启文的地位
4.2 唐代启文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公牍到私书:论唐宋启文的新变[J]. 邬志伟.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2]论骆宾王的入世历程及其启文创作[J]. 龙正华.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3]唐代“启”类文体的演变与文章的历史内涵[J]. 吴娱.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4]试论晋唐启文的体式嬗变[J]. 钟涛. 文学遗产. 2007(04)
[5]晚唐政局与幕府公文的演变[J]. 翟景运. 古代文明. 2007(01)
[6]论骆宾王的书启文[J]. 莫山洪. 柳州师专学报. 2005(02)
[7]启文述源[J]. 田小中.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8]古代文论中的体类与体派[J]. 詹福瑞. 文艺研究. 2004(05)
[9]隋唐公文的革新与演变[J]. 丁晓昌. 江海学刊. 2000(05)
[10]唐代诗文古今体之争和《旧唐书》的文学观[J]. 王运熙. 文学遗产. 1993(05)
硕士论文
[1]李商隐启文研究[D]. 于开阳.辽宁大学 2016
[2]庾信启文研究[D]. 阎凤伶.辽宁师范大学 2008
[3]柳宗元书启文研究[D]. 徐丽敏.福建师范大学 2007
[4]中古启文研究[D]. 田小中.广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25092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唐代启文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0.2 唐代启文的存佚概况
1 唐代启文体概述
1.1 启文体之释名与溯源
1.2 启文之定势
2 唐代启文的类别
2.1 初唐时期的启文类别
2.1.1 谢启
2.1.2 投知启
2.1.3 上文章启
2.1.4 杂启
2.1.5 规劝启
2.2 盛唐时期的启文类别
2.2.1 规劝启
2.2.2 上文章启
2.3 中唐时期的启文类别
2.3.1 贺启
2.3.2 上文章启
2.3.3 投知启
2.3.4 谢启
2.3.5 杂启
2.4 晚唐时期的启文类别
2.4.1 投知启
2.4.2 谢启
2.4.3 贺启
2.4.4 上文章启
2.4.5 杂启及其他启
2.4.6 中唐后投知启增多原因
3 唐代启文的艺术特色
3.1 新旧体制并存
3.1.1 旧式骈体启文
3.1.2 新式骈体启文
3.2 唐代启文的用典
3.3 唐代启文的声律
3.3.1 句末字的平仄协调
3.3.2 句末字押脚韵
3.4 唐代启文的辞藻
4 唐代启文的地位和影响
4.1 唐代启文的地位
4.2 唐代启文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公牍到私书:论唐宋启文的新变[J]. 邬志伟.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2]论骆宾王的入世历程及其启文创作[J]. 龙正华.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3]唐代“启”类文体的演变与文章的历史内涵[J]. 吴娱.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4]试论晋唐启文的体式嬗变[J]. 钟涛. 文学遗产. 2007(04)
[5]晚唐政局与幕府公文的演变[J]. 翟景运. 古代文明. 2007(01)
[6]论骆宾王的书启文[J]. 莫山洪. 柳州师专学报. 2005(02)
[7]启文述源[J]. 田小中.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8]古代文论中的体类与体派[J]. 詹福瑞. 文艺研究. 2004(05)
[9]隋唐公文的革新与演变[J]. 丁晓昌. 江海学刊. 2000(05)
[10]唐代诗文古今体之争和《旧唐书》的文学观[J]. 王运熙. 文学遗产. 1993(05)
硕士论文
[1]李商隐启文研究[D]. 于开阳.辽宁大学 2016
[2]庾信启文研究[D]. 阎凤伶.辽宁师范大学 2008
[3]柳宗元书启文研究[D]. 徐丽敏.福建师范大学 2007
[4]中古启文研究[D]. 田小中.广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25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2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