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郭曾炘《杂题国朝诸名家诗集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6 07:38
  郭曾炘《杂题国朝诸名家诗集后》(以下简称《杂题》)评论了了从顺治年间至同光年间百余位诗人的诗歌,充分展示了清代诗歌史的风貌。面对时代的变幻和历史的沧桑,郭曾炘的诗学思想也发生了转变,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直接影响了其诗歌批评观念的嬗变。同时,郭曾炘的《杂题》融入了多种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诗歌批评观念。此外,他的《杂题》还重视诗歌的社会功用,具有清诗史的价值。因此对郭曾炘《杂题》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探究其基本内涵,诗学思想及嬗变,以及批评方法和清诗史价值。首先,在绪论部分明确了郭曾炘《杂题》的创作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价值。第一章主要分析郭曾炘《杂题》对清初诗坛的评论。本章主要对顺治和康熙年间的诗人进行具体论述,透过郭曾炘的这些诗,来剖析他的诗学思想。第二章主要探究了郭曾炘《杂题》对清中叶诗坛的论述。这一章主要分析了乾嘉诗坛的主要特色,描绘出一幅异彩纷呈的诗坛景象,进一步探究郭曾炘的诗学观念。第三章主要探究了郭曾炘《杂题》对晚清诗坛的评论。本章主要论述诗坛的主流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进而考察郭曾炘的诗学观念的变化。第四章着重探讨了郭曾炘《杂题》的诗学思想...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风云变幻的时代与悄然而至的新变
    二、 郭曾炘《杂题》研究综述
第一章 郭曾炘《杂题》的基本内涵之一
    第一节 论顺治诗坛:字字流从肺腑真,乾坤清气几遗民
        一、 论遗民诗人之坚守气节
        二、 论遗民诗人之丧失气节
    第二节 论康熙诗坛:盛世元音便不同
第二章 郭曾炘《杂题》的基本内涵之二
    第一节 雍乾过渡时期的诗坛:奇花待放
    第二节 论乾隆诗坛:百花齐放
    第三节 乾嘉过渡时期诗坛:繁花渐褪
第三章 郭曾炘《杂题》的基本内涵之三
    第一节 嘉道过渡时期诗坛:衰落之势
    第二节 道咸诗坛:嗔怒之音
第四章 郭曾炘《杂题》的诗学思想和批评方法
    第一节 郭曾炘《杂题》的诗学思想及鲜明特色
        一、 崇尚诗歌以真性情为本,反对徒讲声律
        二、 主张性情与才学合一
        三、 鼓励创新,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第二节 论郭曾炘诗学思想的嬗变
        一、 贯穿始终的忧患意识
        二、 辛亥革命后的矛盾心态
    第三节 郭曾炘诗学思想嬗变的原因及历史的新变
        一、 时代环境因素
        二、 人文环境因素
    第四节 郭曾炘《杂题》的批评方法
        一、 摘句法
        二、 推源溯流法
        三、 阐释法
        四、 意象批评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侯方域的四忆堂诗[J]. 黄玉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2]“七字温如玉有情”─—论黄任的诗歌[J]. 陈庆元.  苏州大学学报. 1996(03)
[3]陈恭尹生平及其《独漉堂集》[J]. 郭培忠.  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2)

博士论文
[1]清代论诗诗史[D]. 纪锐利.苏州大学 2007
[2]张问陶论诗诗及其诗论研究[D]. 温秀珍.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晚清民初词人郭则沄研究[D]. 昝圣骞.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郭曾炘研究[D]. 陈丽.福建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32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32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5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