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重返”为何艰难?——论梁鸿返乡书写中的内在张力

发布时间:2021-06-18 14:59
  <正>在近十年的创作过程中,梁鸿已然完成了从学者到作家身份的转型。从具有纪实色彩的"梁庄系列"到如今文学性浓厚的《四象》,梁庄作为其文学书写的载体,始终承载着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梁庄之所以能够酝酿为独特的叙述空间,并不断被加工和塑形,不得不追溯到梁鸿当初选择离开书斋,重返乡村的一次文学实践。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梁庄》的2014年版附录中,梁鸿补入了一篇名为《艰难的"重返"》的自述,这被她看作一次重返梁庄后反思自己的机会。作为返乡经历的梳理,梁鸿用一种近乎"情感宣 

【文章来源】:南方文坛.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离开这片土地,你才能过好生活”
二、“还是回到学术研究,回到纸张之中”
三、“村庄一旦被还原到现实中,就变得千疮百孔”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虚构”写作的特征及局限[J]. 刘卓.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8(01)
[2]学者与作家“非虚构”写作的“异质同构”——从梁鸿、孙惠芬的两部新作的历史叙事说起[J]. 杜若松.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3]非虚构文学的“真实”与形式[J]. 李国华.  文艺评论. 2017(05)
[4]到第二条河去游泳——从“梁庄”到“吴镇”[J]. 梁鸿,李洱,黄德海,项静,饶翔,张丽军.  南方文坛. 2016(04)
[5]80年代中国文艺学主流话语的反思[J]. 陶东风.  学习与探索. 1999(02)



本文编号:3236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36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d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