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轮问路 ——论史铁生写作中的苦难意识
发布时间:2021-06-20 16:47
当代作家史铁生一生命运坎坷,饱受病痛折磨,对苦难有着刻骨的切身体验。苦难是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文学创作中的苦难最先反映出作家内心的苦难和危机,自身的苦难经历将会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积淀于作品当中。在史铁生的写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苦难意识,他由一个苦难承受者向苦难思考者渐渐转变,直至超越苦难。史铁生的苦难意识最初是由身体上的苦难萌生,以切身体验去感知苦难和困境,残疾主题一直是他的关注所在。在对苦难的不断思考和观照中,他又意识到实际上所有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局限和缺陷,都身处困境之中。他从残疾的人看到了广义的“人的残疾”,将关注对象由自身放眼于人类普遍困境,认为人类面临三种根本的困境,即孤独困境、欲望困境和死亡困境,永恒的困境构成了人一生的苦难。历经重重磨难,史铁生选择以一种抗争和超越的精神来面对苦难,拯救自我。他把文学创作看成是一条拯救之路,写作就是他进行对抗的主要方式,在写作中重获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此外,他寄望宗教精神的力量来减轻甚至超越苦难,认为超验的信仰对拯救自我特别重要。最终他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我们要学会欣赏过程中顺境和逆境的美丽与悲壮。他还认为苦难是个体生命与...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苦难·人生·现实
(一) 苦难:疾苦之舐
(二) 苦难:现实之镜
二、苦难·书写·观照
(一) 残疾的痛苦
(二) 宿命的无奈
(三) 苦难的人本困境
1、孤独困境
2、欲望困境
3、死亡困境
三、苦难·拯救·超越
(一) 沉浸写作之夜
(二) 信仰宗教精神
(三) 生命过程之美
(四) 苦难的悲剧性美学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史铁生的小说创作[J]. 段崇轩. 小说评论. 2009(06)
[2]史铁生与当代文学史书写[J]. 张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9(01)
[3]史铁生作品生命意识解读[J]. 汪文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4]史铁生的写作观[J]. 邢孔辉. 当代文坛. 2004(06)
[5]死亡之真——论史铁生创作的死亡主题[J]. 肖百容. 中国文学研究. 2004(02)
[6]史铁生创作的终极关怀精神[J]. 胡山林. 北京社会科学. 2004(02)
[7]宿命的写作——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书面讲演[J]. 史铁生. 当代作家评论. 2003(01)
[8]熔铸绝境的壮美——论史铁生的生存美学[J]. 李松. 当代文坛. 2002(02)
[9]走向审美之境——史铁生心路历程追踪[J]. 胡山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10]演绎生命和死亡的哲理──读史铁生的作品[J]. 王卫湘. 云梦学刊. 2000(02)
本文编号:3239569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苦难·人生·现实
(一) 苦难:疾苦之舐
(二) 苦难:现实之镜
二、苦难·书写·观照
(一) 残疾的痛苦
(二) 宿命的无奈
(三) 苦难的人本困境
1、孤独困境
2、欲望困境
3、死亡困境
三、苦难·拯救·超越
(一) 沉浸写作之夜
(二) 信仰宗教精神
(三) 生命过程之美
(四) 苦难的悲剧性美学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史铁生的小说创作[J]. 段崇轩. 小说评论. 2009(06)
[2]史铁生与当代文学史书写[J]. 张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9(01)
[3]史铁生作品生命意识解读[J]. 汪文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4]史铁生的写作观[J]. 邢孔辉. 当代文坛. 2004(06)
[5]死亡之真——论史铁生创作的死亡主题[J]. 肖百容. 中国文学研究. 2004(02)
[6]史铁生创作的终极关怀精神[J]. 胡山林. 北京社会科学. 2004(02)
[7]宿命的写作——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书面讲演[J]. 史铁生. 当代作家评论. 2003(01)
[8]熔铸绝境的壮美——论史铁生的生存美学[J]. 李松. 当代文坛. 2002(02)
[9]走向审美之境——史铁生心路历程追踪[J]. 胡山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10]演绎生命和死亡的哲理──读史铁生的作品[J]. 王卫湘. 云梦学刊. 2000(02)
本文编号:3239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39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