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文人形象研究
本文关键词:《世说新语》中文人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古代志人小说,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文人士大夫的言语清谈,历来是研究魏晋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魏晋时期作为“人的觉醒”的时代,同时也是“文学觉醒”的时代,作为文学创造的主体——文人群体在这一时期有着诸多的表现,而《世说新语》正是一部记录魏晋名士的书籍,然而文人士大夫一词经常串联起来使用,这个称谓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阶层的代表,历来居于政治与文化创造的中心,入世的“士大夫”有文人的身份,而文人却不单单指庙堂朝臣,可见在政治上有重合部分的文人与士大夫,在文化层面上是存在差异的,本文试图将文人这一身份独立出来,研究《世说新语》中的文人形象。第一章,首先对士人与文人的历史身份进行考察,从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以及文字学的角度,对士人在各个时期的发展进行考察,并研究文人身份逐渐产生直到独立于士人身份的发展过程,总结文人身份区别于士人的特点,并按照文人身份的要求对《世说新语》中的文人进行界定。第二章,对《世说新语》中文人的形象进行具体的考察。一是研究《世说新语》对于文人的塑造,分别以皇室代表三曹父子,世家大族代表王导、谢安,风流名士代表嵇康、刘伶和阮籍为研究对象,表现《世说新语》对于文人的塑造。二是分别从外在风貌与内在精神对文人的形象加以研究概括。第三章,讨论《世说新语》中文人的清谈活动,通过对清谈概念的简述以及历史性的分期考察,研究文人清谈之所以表现出文人特性,是在于除了对于玄理的辨析,从正始清谈到东晋清谈,越来越重视辞令声调与文人本身对于玄理的个性解读,这代表清谈活动越来越成为一项口语化的雅文学。第四章,简要论述魏晋文人形象,尤其是《世说新语》中塑造的文人形象的历史接受和研究代表。
【关键词】:文人界定 文人形象 文人清谈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1
- 第一章 文人身份考察与《世说新语》中文人的界定11-21
- 第一节 魏晋之前士人历史身份的考察11-15
- 第二节 文人历史身份考察及士人与文人概念的分离15-19
- 第三节 《世说新语》中文人身份的界定19-21
- 第二章 《世说新语》中的文人形象21-30
- 第一节《世说新语》中代表性文人塑造21-25
- 一、帝王皇族代表——三曹父子21-22
- 二、世家大族代表——王导与谢安22-24
- 三、风流名士代表——嵇康、刘伶与阮籍24-25
- 第二节《世说新语》中文人形象特点25-30
- 一、外在风貌的追求25-27
- 二、内在精神的向往27-30
- 第三章《世说新语》中文人的清谈活动30-38
- 第一节 清谈简述30-31
- 第二节 文人清谈31-38
- 一、正始清谈32-33
- 二、竹林清谈33-34
- 三、西晋清谈34-36
- 四、东晋清谈36-38
- 第四章《世说新语》文人形象的历史接受与研究38-41
- 第一节 古代对《世说新语》历史接受的代表38-39
- 第二节 现代学者对《世说新语》文人形象研究的代表39-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6
- 后记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举人;《世说新语》(一)[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举人;《世说新语》敬胤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张松辉;《世说新语》不是小说[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张蕊青;;从《世说新语》看宗教与文学的互动和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俞士玲;;《世说新语》收录记事标准及其在《贤媛》门等女性记事中的贯彻[J];古典文献研究;2009年00期
6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丁润丽;;《世说新语》的谦称名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8 樊露露;刘砚群;;论《世说新语》中谢安的社交形象[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9 周溶泉 ,徐应佩;《世说新语》:《周处》[J];文字改革;1963年10期
10 周生亚;《世说新语》中的复音词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宁稼雨;;《世说新语》成书的社会氛围[A];东方丛刊(2000年第2辑 总第三十二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上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汤凌;《世说新语》中的奇风异俗[N];北京日报;2014年
2 宁稼雨;《世说新语》与士族佛学[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胡晓明;《世说新语》“美与真二分”的难题如何化解?[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书评人 王怜花;风华绝代:谢安和他的时代[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陈占敏;有所发现 富于胆识[N];光明日报;2014年
6 田国良;拓宽阅读视野从掌握书目开始[N];学习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蒯定;《世说新语》人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2 董晔;《世说新语》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蔡言胜;《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戴丽琴;《世说新语》与佛教[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甄静;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娟;《世说新语》辞格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翟秀丽;《世说新语》编撰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蒲素;《世说新语》在中国古代的传播和接受[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倩钰;《世说新语》倾向性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5 曹子轩;明代《世说新语》评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齐郑艳;《世说新语》与《红楼梦》之人物精神特质论[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7 黄蒂佳;语义场视角下的《世说新语》表人词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张雨薇;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的艺术观及其表现[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9 董姗姗;从《人物志》到《世说新语》[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10 范娟;《世说新语》时体表达方式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世说新语》中文人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