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难越:后五四时代的“无名作家”言说
发布时间:2021-07-10 09:36
后五四时代的中国,出现了无数在迷茫中生活的"无名作家"。他们缺乏名气,投稿无门,穷困潦倒,看不到人生的前途,是一群失去上升途径的边缘知识人。在这样的境遇里,无名作家试图向社会表达自己的诉求,希望社会关注他们的处境,解决他们的难题。在无名作家的表述中,最常见的是对成名作家和编辑的批判,"成名作家"被指责为打压后进的"文阀",编辑则被认为是文坛黑幕的制造者。"无名"与"有名"、作者与编辑的冲突折射出后五四时代的代际紧张和知识界的困局。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吻云漫画:投稿如射箭
20世纪30年代的“无名作家”讨论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是“字纸篓”,无名作家认为自己的稿件常被编辑扔弃于“字纸篓里”。关于“字纸篓”的论述非常常见。有人说,无名作家的稿子编辑们不但不愿意仔细看,而且“不是残忍地拆都不拆就把它丢进字纸篓里或抽屉里去坐无期徒刑,便是原封不动地退回”[58]。石胆写道:“晚近的一班期刊及报屁股的编辑先生,对于无名作家的文章,几乎看也懒看得,就掷向字纸篓里去,更那里谈得到什么赏识?这实在是一般无名作家所说不出来的痛苦。”[59]有编辑也承认,很多编者对于无名者的投稿,“照例是看也不用看而可以投之字纸篓的”[60]。“字纸篓”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式的集体想象,集中体现出无名作家对编辑的不满。编者被指控为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吞噬青年作家的心血,埋没“优越的佳作”[61]。有论者就说“这许多不好现象,我们都得去和现在的一般杂志新闻的编辑先生总算账”[62]。无名作家难发表的直接责任被归到了编辑头上,“文坛上攻击编辑家之风成了时髦”[63]。
报刊社根据“推荐”和“关系”刊发文章也备受指责。梅子称,有作者假借周作人之名给开明书店写信推荐自己的稿子,而书店老板竟也信以为真,将其付梓[71]。这一故事也真伪不明,但作为流传于坊间的“段子”,它却真实地展现了时人对于“推荐稿”的不满。感于推荐发表之风,有人将各大杂志比作坚固的牢笼,“没有奥援,是钻不进去的”[72]。陈子展认为文坛一如官场,“朝里无人莫做官”,“在同志的面上,才能收你的稿,才能捧你的场”[73]。孔另境则将这种现象名之为“介绍主义”,他自己也记载过一段有趣的对话:有一次,和一位从商的人闲谈,他问我道:“你们的文章写好了,就直接寄出去的么?”我说是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危机时刻的阅读、思考与表述[J]. 陈平原. 探索与争鸣. 2019(05)
[2]从“代际”视角看五四之后“文学青年”的出现[J]. 姜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3]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J]. 罗志田.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1)
硕士论文
[1]无名文艺社与30年代文艺青年研究[D]. 苏伟康.浙江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75664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吻云漫画:投稿如射箭
20世纪30年代的“无名作家”讨论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是“字纸篓”,无名作家认为自己的稿件常被编辑扔弃于“字纸篓里”。关于“字纸篓”的论述非常常见。有人说,无名作家的稿子编辑们不但不愿意仔细看,而且“不是残忍地拆都不拆就把它丢进字纸篓里或抽屉里去坐无期徒刑,便是原封不动地退回”[58]。石胆写道:“晚近的一班期刊及报屁股的编辑先生,对于无名作家的文章,几乎看也懒看得,就掷向字纸篓里去,更那里谈得到什么赏识?这实在是一般无名作家所说不出来的痛苦。”[59]有编辑也承认,很多编者对于无名者的投稿,“照例是看也不用看而可以投之字纸篓的”[60]。“字纸篓”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式的集体想象,集中体现出无名作家对编辑的不满。编者被指控为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吞噬青年作家的心血,埋没“优越的佳作”[61]。有论者就说“这许多不好现象,我们都得去和现在的一般杂志新闻的编辑先生总算账”[62]。无名作家难发表的直接责任被归到了编辑头上,“文坛上攻击编辑家之风成了时髦”[63]。
报刊社根据“推荐”和“关系”刊发文章也备受指责。梅子称,有作者假借周作人之名给开明书店写信推荐自己的稿子,而书店老板竟也信以为真,将其付梓[71]。这一故事也真伪不明,但作为流传于坊间的“段子”,它却真实地展现了时人对于“推荐稿”的不满。感于推荐发表之风,有人将各大杂志比作坚固的牢笼,“没有奥援,是钻不进去的”[72]。陈子展认为文坛一如官场,“朝里无人莫做官”,“在同志的面上,才能收你的稿,才能捧你的场”[73]。孔另境则将这种现象名之为“介绍主义”,他自己也记载过一段有趣的对话:有一次,和一位从商的人闲谈,他问我道:“你们的文章写好了,就直接寄出去的么?”我说是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危机时刻的阅读、思考与表述[J]. 陈平原. 探索与争鸣. 2019(05)
[2]从“代际”视角看五四之后“文学青年”的出现[J]. 姜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3]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J]. 罗志田.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1)
硕士论文
[1]无名文艺社与30年代文艺青年研究[D]. 苏伟康.浙江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75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7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