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的经典化及其电影批评的功能
发布时间:2021-07-20 09:23
《红高粱》在20世纪80年代复杂的历史现场中,逐渐成为第五代的经典之作。经典化大致存在三个阶段:首先,文本在大众/精英、感性/理性、故事/观念、情节/影像等层面存在"可争议性",报纸、专业期刊等多种媒体参与助力使之成为从下而上讨论的现象;其次,专业批评的介入是电影经典化的关键,包括内部的艺术批评与外围的文化批评,其中具有思辨深度的否定性批评、注重宏观与理论深度的文化批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隐藏意义;最后,在经历了争鸣阶段后,需要从维护文本的角度回应否定性批评,阐释缺陷的主客观因素,形成令人信服的权威性结论,这成为经典化的终点。《红高粱》的经典化过程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文章来源】:人文杂志.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谁,批评了什么?
二、意义增值:争鸣中的两种批评
三、文本的辩护与经典的最终形成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本挪用与强行阐释——评齐泽克《享受你的症状——好莱坞内外的拉康》[J]. 陈林侠. 文艺研究. 2018(04)
[2]我性的还是他性的“中国”?——张艺谋影片的原始情调阐释[J]. 王一川. 中国文化研究. 1994(04)
[3]情节·人物·意识——与王一川同志商榷《红高粱》与中国意识形态氛围问题[J]. 刘南. 当代电影. 1991(06)
[4]断桥:子一代的艺术[J]. 戴锦华. 电影艺术. 1990(03)
[5]茫然失措中的生存竞争——《红高粱》与中国意识形态氛围[J]. 王一川. 当代电影. 1990(01)
[6]论《红高粱》《老井》现象[J]. 罗艺军. 电影艺术. 1988(10)
[7]《红高粱》的造型艺术[J]. 刘树勇. 当代电影. 1988(04)
[8]一个好“现象”[J]. 雷达,曾镇南,童道明,王得后. 电影艺术. 1988(08)
[9]红了高粱[J]. 张暖忻. 当代电影. 1988(02)
[10]我欣赏它的造型语言[J]. 郑国恩. 电影艺术. 1988(04)
本文编号:3292559
【文章来源】:人文杂志.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谁,批评了什么?
二、意义增值:争鸣中的两种批评
三、文本的辩护与经典的最终形成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本挪用与强行阐释——评齐泽克《享受你的症状——好莱坞内外的拉康》[J]. 陈林侠. 文艺研究. 2018(04)
[2]我性的还是他性的“中国”?——张艺谋影片的原始情调阐释[J]. 王一川. 中国文化研究. 1994(04)
[3]情节·人物·意识——与王一川同志商榷《红高粱》与中国意识形态氛围问题[J]. 刘南. 当代电影. 1991(06)
[4]断桥:子一代的艺术[J]. 戴锦华. 电影艺术. 1990(03)
[5]茫然失措中的生存竞争——《红高粱》与中国意识形态氛围[J]. 王一川. 当代电影. 1990(01)
[6]论《红高粱》《老井》现象[J]. 罗艺军. 电影艺术. 1988(10)
[7]《红高粱》的造型艺术[J]. 刘树勇. 当代电影. 1988(04)
[8]一个好“现象”[J]. 雷达,曾镇南,童道明,王得后. 电影艺术. 1988(08)
[9]红了高粱[J]. 张暖忻. 当代电影. 1988(02)
[10]我欣赏它的造型语言[J]. 郑国恩. 电影艺术. 1988(04)
本文编号:3292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9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