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迷失与自赎 ——戏曲剧本《代悲白头翁》的创作阐述
发布时间:2021-07-21 01:07
本文从戏曲剧本《代悲白头翁》中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出发,以创作者的视角结合历史文化背景来审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迷失与自赎的表现和成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多追求“内圣型”理想人格,凭借道德担当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实现其社会价值。从剧中宋之问与沈佺期、刘希夷以及其自身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迷失可由扬己抑人的嫉妒心理、权位带来的人格异化及欲望吞噬道德理性等原因导致。因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内圣”规定,自赎也成了其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体现为反省自求时良知的自我发现,以死谢罪式的自我惩罚等多方面,从中可窥视到道德力量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当中发挥着可代宗教的作用。
【文章来源】: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
【文章页数】: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概述
(一)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
(二)理想人格的构建意义
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迷失
(一)从沈宋之争展现扬己抑人的嫉妒心理
(二)从舅夺甥诗展现权位带来的人格异化
(三)从心理斗争展现道德理性的败亡过程
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自赎
(一)良知发现,反省自求
(二)自我惩罚,以死赎罪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293984
【文章来源】: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
【文章页数】: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概述
(一)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
(二)理想人格的构建意义
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迷失
(一)从沈宋之争展现扬己抑人的嫉妒心理
(二)从舅夺甥诗展现权位带来的人格异化
(三)从心理斗争展现道德理性的败亡过程
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自赎
(一)良知发现,反省自求
(二)自我惩罚,以死赎罪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293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29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