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张悦然小说创作的“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21-08-21 15:15
  从早年典型的青春文学作品《葵花走失在1890》《樱桃之远》《十爱》等开始,收获着市场成功的“80后”作家张悦然笔耕不辍,不断开拓着自己的写作之路。在此期间张悦然在小说创作中展现出对青春文学特质的有意剥离,并在小说叙事主题、方式、语言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实现了引人注目的转变。尤其是2016年出版的《茧》,以及2017年最新发表在《收获》上的《大乔小乔》,更是获得了多方的关注与评价。这位昔日的“80后”偶像派作家正迈着扎实的步伐走向更广阔的文学天地,而她在小说创作之路上展现出的转变及采取的方式,是否能引领更多曾经的青春作家实现创作的突破,也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追问。本文试图将张悦然的全部小说做归纳梳理,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对比研究,分界的依据是张悦然小说从叙事的各方面对青春文学的脱离。因此,笔者考虑以最先展现出转变特质的《誓鸟》为其两个阶段的分界线,将《葵花走失在1890》《毁》《黑猫不睡》《霓路》《红鞋》《樱桃之远》《十爱》《水仙已乘鲤鱼去》等表现出较强青春文学特点的小说划为第一阶段,而将《誓鸟》《湖》《家》《沼泽》《茧》《动物形状的烟火》《嫁衣》《大乔小乔》等体现转变意识的作品划为第二阶段。笔...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张悦然小说叙事主题的转变
    第一节 成长主题的延续和突破
    第二节 对历史想象和时代记忆的转向
    第三节 对爱情叙事的超越
第二章 张悦然小说人物形象及相互关系的“变”与“不变”
    第一节 女性主人公形象的转变
    第二节 模式化的家庭谱系
        一、暴戾或缺席的父亲形象
        二、隐忍或残缺的母亲形象
        三、手足关系
第三章 张悦然小说叙事方式的转变
    第一节 叙事立场的转变
        一、从幻想到写实
        二、从感伤自怜到客观理性
    第二节 叙事视角的多元化
        一、互动型叙事视角
        二、主视角之外的补充视角
    第三节 叙事语言的内核与变化
        一、风格鲜明的比喻
        二、从关注形式到关注实质
        三、叙事语言的诗性内核
第四章 张悦然小说的变化与80后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80后偶像派作家的不同写作路向
    第二节 张悦然小说的变化对于80后文学的发展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破茧”的艰难——从长篇新作《茧》看张悦然的创作转型[J]. 杨有楠.  当代文坛. 2017(01)
[2]“抵达更深的生命层次”——张悦然长篇小说《茧》解读[J]. 阎晶明.  扬子江评论. 2016(06)
[3]2015年“80后”小说创作综论[J]. 徐勇,卞蕴雯.  创作与评论. 2016(02)
[4]“后青春”何以现实突围——2014年80后小说创作观察[J]. 刘芳坤,张文东.  文艺争鸣. 2015(06)
[5]“80后”小说创作的新特征与局限性[J]. 马明高.  名作欣赏. 2015(04)
[6]张悦然小说语言论——兼谈新世纪小说中的“新诗性”语言[J]. 张卫中.  创作与评论. 2014(24)
[7]“80后”的文学对话——霍艳访谈张悦然[J]. 张悦然,霍艳.  中国图书评论. 2013(07)
[8]亦真亦幻的意象世界——浅析张悦然小说中的意象表达[J]. 庄灵芝.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9]张悦然论[J]. 喻晓薇.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10]论张悦然小说创作的模式化倾向[J]. 孔令环.  小说评论. 2011(03)

硕士论文
[1]“80后”长篇小说研究[D]. 乔宏智.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从“偶像”写手到青年作家—张悦然小说创作研究[D]. 莫灵芝.广西师范大学 2015
[3]张悦然小说论[D]. 张琰.河北师范大学 2009
[4]论“80后小说”的创作转型[D]. 刘强.山东师范大学 2009
[5]“80后”青春小说语言特色研究[D]. 严芳.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55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355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0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