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阎连科的“第三种乡土写作” ——以“耙耧”系列长篇小说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9 03:03
在中国当代文坛坚持持续性创作近三十余年的作家当中,阎连科是举足轻重亦受争议的一位。他的乡土经验、军旅经历,以及他对乡土、人性、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形成了他与众不同、不可复制的创作个性。在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深厚的土地情结,呈现出与苦难和死亡抗争的诉求,以及对人性、现实的荒诞构想、想象。近年来,阎连科推出的每一部作品,尤其是“耙耧”系列作品,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争议和探讨;他的理论专著《发现小说》更成为被持续关注的热点。可以说,阎连科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为我们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阎连科是从乡村走出的作家,故其创作也大都以乡土农村为根基。他的乡土创作通过奇崛、怪诞、荒冷的想象在乡土中国之上营造出独属于自己的写作场域,并在这片场域中思索人性、乡土、历史、现实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加契合内心对真实的感知,阎连科找寻到了不同于往常的书写方式,使他的表述更加贴近内心、贴近他所看到的真实。他在与张学昕的文学对话录《我的现实我的主义》中,首次提出了乡土写作的“第三条道路”,引发了我对阎连科乡土写作的思考。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从现当代文学史出发,梳理阎连科所提到的乡土写作的“两种传统”,分...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中国现代乡土写作的“两种传统”
(二)中国当代乡土写作中的异质性元素
一、“神实主义”视野下的乡土写作
(一)心灵:现实之“神”
(二)现实中展开的审美之途
二、破解灵魂之“役”
(一)从“耙耧”虚境走出
(二)冷硬的“血色与荒寒”
(三)乡土乌托邦之祭
三、涨溢的文体“新质”
(一)声音:多声部叙事与作家介入
(二)神话的节奏变体
(三)挣脱日光下的魔影
结论
(一)“第三种乡土写作”概念界定
(二)对“第三种乡土写作”的反思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八十年代新写实小说的现实主义新温度[J]. 贺与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2]从《受活》到《日熄》——再谈阎连科的神实主义[J]. 孙郁.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2)
[3]归去来——论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受活》《丁庄梦》[J]. 贺与诤.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5)
[4]在宗教的对立面——评阎连科的《四书》[J]. 龙慧萍. 郑州师范教育. 2014(01)
[5]没有尊严的生活和庄严的写作——在台湾东海大学的讲演[J]. 阎连科. 当代作家评论. 2013(05)
[6]阎连科的“神实主义”[J]. 孙郁. 当代作家评论. 2013(05)
[7]“震惊”与历史创伤的强度——阎连科小说叙事方法探讨[J].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2013(05)
[8]焚书之后——读阎连科《四书》[J].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2012(05)
[9]“现代化”刺激下的欲望疯狂病——《酒国》、《受活》、《兄弟》三部小说的批判指向[J]. 刘再复. 当代作家评论. 2011(06)
[10]阎连科的《四书》[J]. 王彬彬. 小说评论. 2011(02)
本文编号:3369772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中国现代乡土写作的“两种传统”
(二)中国当代乡土写作中的异质性元素
一、“神实主义”视野下的乡土写作
(一)心灵:现实之“神”
(二)现实中展开的审美之途
二、破解灵魂之“役”
(一)从“耙耧”虚境走出
(二)冷硬的“血色与荒寒”
(三)乡土乌托邦之祭
三、涨溢的文体“新质”
(一)声音:多声部叙事与作家介入
(二)神话的节奏变体
(三)挣脱日光下的魔影
结论
(一)“第三种乡土写作”概念界定
(二)对“第三种乡土写作”的反思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八十年代新写实小说的现实主义新温度[J]. 贺与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2]从《受活》到《日熄》——再谈阎连科的神实主义[J]. 孙郁. 当代作家评论. 2017(02)
[3]归去来——论阎连科的《日光流年》《受活》《丁庄梦》[J]. 贺与诤.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5)
[4]在宗教的对立面——评阎连科的《四书》[J]. 龙慧萍. 郑州师范教育. 2014(01)
[5]没有尊严的生活和庄严的写作——在台湾东海大学的讲演[J]. 阎连科. 当代作家评论. 2013(05)
[6]阎连科的“神实主义”[J]. 孙郁. 当代作家评论. 2013(05)
[7]“震惊”与历史创伤的强度——阎连科小说叙事方法探讨[J].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2013(05)
[8]焚书之后——读阎连科《四书》[J].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2012(05)
[9]“现代化”刺激下的欲望疯狂病——《酒国》、《受活》、《兄弟》三部小说的批判指向[J]. 刘再复. 当代作家评论. 2011(06)
[10]阎连科的《四书》[J]. 王彬彬. 小说评论. 2011(02)
本文编号:3369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369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