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宋”并称及其之外——关于宋玉文学史地位的省思与再认
发布时间:2021-10-10 06:12
古代"屈宋"并称的话语传统,大致经历了南朝首肯、唐代批判、宋人重估、明清确认四个阶段。"屈宋"并称在客观展示批评家褒贬态度之际,也隐藏着某些不公平的对待。这种不公平性主要表现为宋玉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判定。以古人比较两位作家是否齐名并价为例,可见"屈宋"并称让宋玉依附于屈原的光环而存在,以致容易被遮蔽而丧失其独特的文学意义。基于"屈宋"并称之外,关注单独评价宋玉的文论话语,得以窥见文体交叉视野中的宋玉、作为赋学祖师的宋玉以及引领文学风尚的宋玉,藉此证实宋玉作为战国文学大家的显著地位。我们应一改文学史中介绍宋玉轻描淡写的做法,认定宋玉的代表作应包括其他多种。
【文章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屈宋”并称传统
(一)南朝对“屈宋”文辞的首肯
(二)唐代对“屈宋”文风的批判
(三)宋人对“屈宋”成就的重估
1.再次肯定“屈宋”作为文学宗匠的地位
2.指明《楚辞》尤其是《离骚》对《诗经》文学内涵和表现手法的继承
3.强调“屈宋”创作的独立品格和特殊风采
(四)明清对“屈宋”地位的确认
二、“屈宋”并称之限
(一)谓“宋”不及“屈”
(二)谓“宋”不愧“屈”
(三)谓宋胜于屈
三、“屈宋”并称之外
(一)文体交叉视野中的宋玉
(二)作为赋学祖师的宋玉
(三)引领文学风尚的宋玉
四、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说家《宋玉子》试探[J]. 王齐洲. 齐鲁学刊. 2015(01)
[2]关于宋玉的代表作[J]. 程本兴,张法祥. 世纪行. 2011(12)
[3]并称探源——语言、文学、文化的多重考察[J]. 张珊.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5)
[4]古代文人合称现象及其相关问题[J]. 李福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5]文学史作家并称刍论[J]. 柳苞. 汕头大学学报. 1993(02)
本文编号:3427813
【文章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屈宋”并称传统
(一)南朝对“屈宋”文辞的首肯
(二)唐代对“屈宋”文风的批判
(三)宋人对“屈宋”成就的重估
1.再次肯定“屈宋”作为文学宗匠的地位
2.指明《楚辞》尤其是《离骚》对《诗经》文学内涵和表现手法的继承
3.强调“屈宋”创作的独立品格和特殊风采
(四)明清对“屈宋”地位的确认
二、“屈宋”并称之限
(一)谓“宋”不及“屈”
(二)谓“宋”不愧“屈”
(三)谓宋胜于屈
三、“屈宋”并称之外
(一)文体交叉视野中的宋玉
(二)作为赋学祖师的宋玉
(三)引领文学风尚的宋玉
四、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说家《宋玉子》试探[J]. 王齐洲. 齐鲁学刊. 2015(01)
[2]关于宋玉的代表作[J]. 程本兴,张法祥. 世纪行. 2011(12)
[3]并称探源——语言、文学、文化的多重考察[J]. 张珊.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5)
[4]古代文人合称现象及其相关问题[J]. 李福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5]文学史作家并称刍论[J]. 柳苞. 汕头大学学报. 1993(02)
本文编号:3427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427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