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的家庭“传奇”叙事 ——以张爱玲和苏青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10 01:47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关于都市文明及其日常生活方式的建构与反思成为了文学界关注的主题之一。回顾中国现代文学历程,以海派女作家为代表的家庭“传奇”题材的创作早已为此提供了参考。与新感觉派作家相比,她们真正以“生活者”的姿态把握人生、把握都市,并将“家庭”作为观察对象和叙事窗口反复审视和试探日常生活与情感表达的基本组成部分——男女两性关系,其目的在于寻找和建构一种新的价值判断标准:以两性情欲的真实表达和满足从内部打破传统的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结构,以还原情欲的真实为手段真正建构日常生活的个人性和现代性。本文的绪论部分将对海派女作家的家庭“传奇”叙事的内涵、意义及研究现状予以简要说明。海派女作家的家庭叙事得以表现出“传奇”色彩的根源正在于自觉觉醒的女性情欲与固有的家庭结构形成激烈冲突,而“家庭”不再仅仅是静态的以血缘和伦理为标志的社会结构,而更多被作为女作家追逐“情欲”的动态过程中的“想象”:一种稳定的情感关系和有秩序的生活日常的象征。第一章主要从海派文学的发展脉络分析女作家借“家庭”传奇得以登上上海文学舞台的内在必然因素。首先,通过梳理海派文学的发展线索,我们发现作为阴性话语存在的海...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观点和思路
(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章 海派叙事流脉与女作家家庭“传奇”书写缘起
第一节 作为阴性话语的海派叙事:以“言情”获得个人话语权
一、鸳鸯蝴蝶派的余绪:极端化的“言情”沉湎
二、“言情”的变异:张资平的肉欲趣味和新感觉派的欲望体验
三、女性作家的登场:对都市生活中“真情”的寻求
第二节 海派作家性别的顺利转型:城市建构中的家庭想象
一、《海上花列传》:“拟家”游戏
二、海派男作家:“家”与“城”的隔断
三、海派女作家:“城”中寻“家”
第二章 海派女作家的家庭“传奇”内涵
第一节 情欲的自然觉醒:爱情成为两性关系的另类想象
一、想象爱情:爱的现象学
二、“封锁”中的“相遇”
三、不可复制的“传奇”:《倾城之恋》
第二节 情欲的压抑:旧家庭结构的重新演绎
一、婚礼:闹剧的序幕
二、男性的情欲压抑与畸形的恋女情节
三、女性的情欲表达与性报复行为
第三节 新“拟家”游戏
一、《留情》:重现自由两性关系的设想
二、无情:还原女性的“流浪之旅”
第三章 海派女作家家庭“传奇”叙事与城市形象更新
第一节 以“情”为真的审美姿态:人对城的诊断
第二节 孤独的自我呈现:人与城的共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爱情悲剧[J]. 柳亚飞.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11)
[2]谈张爱玲小说的婚姻观与爱情观[J]. 闫坷. 新余学院学报. 2016(02)
[3]张爱玲、苏青比较研究综论[J]. 吕纯.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2)
[4]重读《倾城之恋》——论张爱玲对白流苏、范柳原爱情的建构与解构[J]. 刘人锋. 名作欣赏. 2014(23)
[5]论张爱玲小说反浪漫的爱情叙事[J]. 毕婧.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4(02)
[6]民国视野下海派女性创作的“食色”人生——以张爱玲、苏青为例[J]. 彭超. 当代文坛. 2014(03)
[7]女性生命意义的哲性思考——苏青、张爱玲小说“自我生命经验记忆”的叙述特点[J]. 雷水莲.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8]张爱玲和现代中国的隐秘心思[J]. 张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9]世态情与世态人的清醒解构——苏青、张爱玲小说创作比较论[J]. 陈铖,李亮,史新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10]论张爱玲、苏青小说创作的女性视角[J]. 章琼. 名作欣赏. 2011(32)
博士论文
[1]上海都市文化与上海女作家写作[D]. 赵欣.上海师范大学 2010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女作家的上海叙事[D]. 郑积梅.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张爱玲小说中的婚姻家庭伦理观研究[D]. 刘吉锐.南华大学 2016
[2]张爱玲的家庭小说研究[D]. 刘雪宁.青岛大学 2015
[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的上海书写[D]. 李鑫.黑龙江大学 2015
[4]苏青的婚恋与她的文学创作[D]. 莫瑞芬.广西师范学院 2013
[5]张爱玲小说的家庭叙写[D]. 卢长凤.延边大学 2012
[6]《金锁记》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性爱观的比较研究[D]. 王盈.重庆师范大学 2011
[7]张爱玲与苏童小说中女性审丑形象研究[D]. 刘晓晖.延边大学 2010
[8]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小说的“病”妇形象研究[D]. 易小亮.广西师范大学 2010
[9]上海四十年代知识女性的生存言说[D]. 郑晓宁.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0]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身体叙事[D]. 侯艳娜.北京语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31684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观点和思路
(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章 海派叙事流脉与女作家家庭“传奇”书写缘起
第一节 作为阴性话语的海派叙事:以“言情”获得个人话语权
一、鸳鸯蝴蝶派的余绪:极端化的“言情”沉湎
二、“言情”的变异:张资平的肉欲趣味和新感觉派的欲望体验
三、女性作家的登场:对都市生活中“真情”的寻求
第二节 海派作家性别的顺利转型:城市建构中的家庭想象
一、《海上花列传》:“拟家”游戏
二、海派男作家:“家”与“城”的隔断
三、海派女作家:“城”中寻“家”
第二章 海派女作家的家庭“传奇”内涵
第一节 情欲的自然觉醒:爱情成为两性关系的另类想象
一、想象爱情:爱的现象学
二、“封锁”中的“相遇”
三、不可复制的“传奇”:《倾城之恋》
第二节 情欲的压抑:旧家庭结构的重新演绎
一、婚礼:闹剧的序幕
二、男性的情欲压抑与畸形的恋女情节
三、女性的情欲表达与性报复行为
第三节 新“拟家”游戏
一、《留情》:重现自由两性关系的设想
二、无情:还原女性的“流浪之旅”
第三章 海派女作家家庭“传奇”叙事与城市形象更新
第一节 以“情”为真的审美姿态:人对城的诊断
第二节 孤独的自我呈现:人与城的共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爱情悲剧[J]. 柳亚飞.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11)
[2]谈张爱玲小说的婚姻观与爱情观[J]. 闫坷. 新余学院学报. 2016(02)
[3]张爱玲、苏青比较研究综论[J]. 吕纯.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2)
[4]重读《倾城之恋》——论张爱玲对白流苏、范柳原爱情的建构与解构[J]. 刘人锋. 名作欣赏. 2014(23)
[5]论张爱玲小说反浪漫的爱情叙事[J]. 毕婧.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4(02)
[6]民国视野下海派女性创作的“食色”人生——以张爱玲、苏青为例[J]. 彭超. 当代文坛. 2014(03)
[7]女性生命意义的哲性思考——苏青、张爱玲小说“自我生命经验记忆”的叙述特点[J]. 雷水莲.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8]张爱玲和现代中国的隐秘心思[J]. 张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9]世态情与世态人的清醒解构——苏青、张爱玲小说创作比较论[J]. 陈铖,李亮,史新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10]论张爱玲、苏青小说创作的女性视角[J]. 章琼. 名作欣赏. 2011(32)
博士论文
[1]上海都市文化与上海女作家写作[D]. 赵欣.上海师范大学 2010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女作家的上海叙事[D]. 郑积梅.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张爱玲小说中的婚姻家庭伦理观研究[D]. 刘吉锐.南华大学 2016
[2]张爱玲的家庭小说研究[D]. 刘雪宁.青岛大学 2015
[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的上海书写[D]. 李鑫.黑龙江大学 2015
[4]苏青的婚恋与她的文学创作[D]. 莫瑞芬.广西师范学院 2013
[5]张爱玲小说的家庭叙写[D]. 卢长凤.延边大学 2012
[6]《金锁记》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性爱观的比较研究[D]. 王盈.重庆师范大学 2011
[7]张爱玲与苏童小说中女性审丑形象研究[D]. 刘晓晖.延边大学 2010
[8]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小说的“病”妇形象研究[D]. 易小亮.广西师范大学 2010
[9]上海四十年代知识女性的生存言说[D]. 郑晓宁.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0]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身体叙事[D]. 侯艳娜.北京语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31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3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