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文学研究的创新仍应以文献及其解读为基

发布时间:2021-12-17 07:40
  李白与科举的关系众说纷纭,可归纳为两类,即性格说和身份说。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论述,青少年时期为科举准备阶段,诗歌写作对仗工整,有绮丽倾向,而投刺和献诗,可视为准备过程中的行为。安陆十年,并没有放弃科举的努力,开元二十三年送人赴举诗,实际上是李白自己的写照,也是对自己的反思。其后,李白移家山东,走上另一条非科举而入仕之路,以供奉翰林为归结。李白放弃科举的原因非性格所致,也不是曾为小吏或商人家庭,而是"漏于属籍"。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 201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守望:诗赋训练
二尝试:关注科举
三放弃:漏于属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九龄“为土著姓”发微[J]. 戴伟华.  文学遗产. 2011(04)
[2]李白自述待诏翰林相关事由辨析[J]. 戴伟华.  文学遗产. 2009(04)
[3]“李白不屑科举说”考辨[J]. 郎宝如.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3)
[4]唐代文学研究中的文人空间排序及其意义[J]. 戴伟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01)
[5]李白为何不赴科举考论[J]. 熊笃.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1)
[6]李白的入仕道路和他的幽愤[J]. 阎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4)
[7]李白不入科场原因新探[J]. 傅绍良.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
[8]李白经济生活探源[J]. 裴斐.  江汉论坛. 1980(02)



本文编号:3539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39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9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