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诗歌松柏意象的生成与衍变
发布时间:2021-12-17 16:43
松柏是中国文学中的典型自然意象,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魏晋南北朝时期,松、柏是诗歌中植物意象的典型代表,赞美这两种树木的诗歌数量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松柏意象的使用可以反映出诗歌史意象运用的变迁,展现出诗人们的不同个性和风格,并能体现出诗人创作心理与自然之间的细微关系,以及魏晋南北朝这文学自觉与人的自觉时期对松柏这一经典文学符号形成的重要作用。论文共分为六部分,引言一章,正文四章,结语一章。正文第一章论述中国古代诗歌松柏意象的滥觞。松柏自先秦开始便受到人们关注,写入诗篇及其他文学作品,由此奠定了这一经典文学形象的基础。本章对先秦时期松柏比德的演进及汉代诗歌中松柏意象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探讨了魏晋南北朝之前松柏意象的概貌。第二章论述松与柏意象的差异与合流。松、柏的诗语差异明显,松的诗语十分丰富,有不少极具个性特色与象征义,然而柏的诗语较少,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柏梁系列。此外,松、柏有不少类似的诗语,但诗人在选取诗语时存在对松的偏好,松意象的象征比喻义也比柏意象更加清晰显著。松与柏意象的差异也体现在与其他植物意象的组合上,一是松与女萝组合,二是松、柏与竹。此外松、柏意象也以对举的形式出现。...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2. 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中国古代诗歌松柏意象的滥觞
第一节 先秦松柏比德的演进
第二节 汉代诗歌的松柏意象
第二章 松与柏意象的差异与合流
第一节 松与柏的差异
1. 踵事增华的“松”类意象
2. 以“柏梁”为特色的“柏”类意象
3. 松、柏意象与女萝、竹的组合差异
第二节 松与柏的合用
1. 松、柏意象的对举
2. “松柏”意象与坟冢
第三节 松与柏的合流
第三章 魏晋诗歌的松柏意象
第一节 建安与正始诗歌的松柏意象
1. 以物象征:儒家比德的诗化
2. 兴寄感怀:神思微妙的比喻
第二节 西晋诗歌的松柏意象
1. 立象达意:感思个人的命运变迁
2. 游仙之思:自由长生的自然诱因
3. 左思风力:松柏形象的个性突破
第三节 东晋诗歌的松柏意象
1. 赏鉴山水:以松柏之美感悟自然
2. 风度品评:政治性向审美性的转变
3. 假象兴怀:陶诗松柏意象的个性化
4. 咏叹生活:质朴民歌中的松柏意象
小结
第四章 南北朝诗歌的松柏意象
第一节 情貌渐开的南朝松柏
1. 感物兴情:自然对情感的触发
2. 托物言志:鲍诗松柏的寄托性
3. 动静相宜:艺术手法的丰富性
4. 体物之思:内外美的逐步统一
5. 由象成境:松柏文化语境形成
第二节 质朴苍劲的北朝松柏
1. 感发性情:简淳朴素而不失气骨
2. 南北交融:庾信后期的借松抒怀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墓地为何种“松柏”“梧桐”[J]. 谢政伟. 寻根. 2018(02)
[2]唐宋文学中松柏题材与意象探讨[J]. 谢其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3]松风意象的审美意蕴与文化衍生[J]. 王颖.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5(03)
[4]基于“比德”视阈下的古代松柏君子人格象征考论[J]. 王颖. 江淮论坛. 2015(03)
[5]“涧底松”的审美和文化意蕴[J]. 王颖. 阅江学刊. 2015(01)
[6]苏轼诗文中的松意象解析[J]. 俞天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09)
[7]论王维诗歌中“松”意象之禅韵[J]. 赵帝. 新余学院学报. 2014(01)
[8]论阎尔梅诗歌中的“松”意象[J]. 李文静. 许昌学院学报. 2013(06)
[9]老松意象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意蕴[J]. 王颖. 阅江学刊. 2013(01)
[10]墓地松柏意象的文化意蕴[J]. 王颖. 阅江学刊. 2011(04)
博士论文
[1]魏晋自然审美观念研究[D]. 管才君.扬州大学 2016
[2]中国古代文学松柏题材与意象研究[D]. 王颖.南京师范大学 2012
[3]中古咏物诗研究[D]. 高淑平.东北师范大学 2011
[4]中古诗歌中的自然描写[D]. 刘燕歌.复旦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刘桢诗歌研究[D]. 林丹霞.深圳大学 2017
[2]李杜诗中菊花、竹子、松柏意象比较[D]. 朱琳.陕西师范大学 2017
[3]“松”族词语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D]. 罗晨.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唐诗中的松意象[D]. 代卫英.河北师范大学 2013
[5]魏晋赋中的意象研究[D]. 王忠华.延边大学 2011
[6]仪高传千古 韵香播八方[D]. 罗金辉.暨南大学 2010
[7]庾肩吾诗集校注[D]. 孙君君.西北大学 2010
[8]魏晋“自然观”与审美意识[D]. 赵霞.云南师范大学 2007
[9]魏晋“自然”概念的转变及其对审美文化的影响[D]. 刘昱.扬州大学 2007
[10]中国古代诗歌中“松柏”文学意象的形成、演进及其内涵[D]. 于丹丹.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40521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2. 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中国古代诗歌松柏意象的滥觞
第一节 先秦松柏比德的演进
第二节 汉代诗歌的松柏意象
第二章 松与柏意象的差异与合流
第一节 松与柏的差异
1. 踵事增华的“松”类意象
2. 以“柏梁”为特色的“柏”类意象
3. 松、柏意象与女萝、竹的组合差异
第二节 松与柏的合用
1. 松、柏意象的对举
2. “松柏”意象与坟冢
第三节 松与柏的合流
第三章 魏晋诗歌的松柏意象
第一节 建安与正始诗歌的松柏意象
1. 以物象征:儒家比德的诗化
2. 兴寄感怀:神思微妙的比喻
第二节 西晋诗歌的松柏意象
1. 立象达意:感思个人的命运变迁
2. 游仙之思:自由长生的自然诱因
3. 左思风力:松柏形象的个性突破
第三节 东晋诗歌的松柏意象
1. 赏鉴山水:以松柏之美感悟自然
2. 风度品评:政治性向审美性的转变
3. 假象兴怀:陶诗松柏意象的个性化
4. 咏叹生活:质朴民歌中的松柏意象
小结
第四章 南北朝诗歌的松柏意象
第一节 情貌渐开的南朝松柏
1. 感物兴情:自然对情感的触发
2. 托物言志:鲍诗松柏的寄托性
3. 动静相宜:艺术手法的丰富性
4. 体物之思:内外美的逐步统一
5. 由象成境:松柏文化语境形成
第二节 质朴苍劲的北朝松柏
1. 感发性情:简淳朴素而不失气骨
2. 南北交融:庾信后期的借松抒怀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墓地为何种“松柏”“梧桐”[J]. 谢政伟. 寻根. 2018(02)
[2]唐宋文学中松柏题材与意象探讨[J]. 谢其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3]松风意象的审美意蕴与文化衍生[J]. 王颖.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5(03)
[4]基于“比德”视阈下的古代松柏君子人格象征考论[J]. 王颖. 江淮论坛. 2015(03)
[5]“涧底松”的审美和文化意蕴[J]. 王颖. 阅江学刊. 2015(01)
[6]苏轼诗文中的松意象解析[J]. 俞天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09)
[7]论王维诗歌中“松”意象之禅韵[J]. 赵帝. 新余学院学报. 2014(01)
[8]论阎尔梅诗歌中的“松”意象[J]. 李文静. 许昌学院学报. 2013(06)
[9]老松意象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意蕴[J]. 王颖. 阅江学刊. 2013(01)
[10]墓地松柏意象的文化意蕴[J]. 王颖. 阅江学刊. 2011(04)
博士论文
[1]魏晋自然审美观念研究[D]. 管才君.扬州大学 2016
[2]中国古代文学松柏题材与意象研究[D]. 王颖.南京师范大学 2012
[3]中古咏物诗研究[D]. 高淑平.东北师范大学 2011
[4]中古诗歌中的自然描写[D]. 刘燕歌.复旦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刘桢诗歌研究[D]. 林丹霞.深圳大学 2017
[2]李杜诗中菊花、竹子、松柏意象比较[D]. 朱琳.陕西师范大学 2017
[3]“松”族词语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D]. 罗晨.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唐诗中的松意象[D]. 代卫英.河北师范大学 2013
[5]魏晋赋中的意象研究[D]. 王忠华.延边大学 2011
[6]仪高传千古 韵香播八方[D]. 罗金辉.暨南大学 2010
[7]庾肩吾诗集校注[D]. 孙君君.西北大学 2010
[8]魏晋“自然观”与审美意识[D]. 赵霞.云南师范大学 2007
[9]魏晋“自然”概念的转变及其对审美文化的影响[D]. 刘昱.扬州大学 2007
[10]中国古代诗歌中“松柏”文学意象的形成、演进及其内涵[D]. 于丹丹.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40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40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