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永玉的湘西书写 ——以《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12-18 12:42
在“文学湘西”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先后涌现出了许多以笔为犁的开拓者和耕耘者,黄永玉就是其中独一无二的个体。生于斯土的他在几十年的漂泊中始终难忘故乡,不倦地用画笔和文笔去描摹和书写湘西,他以奇崛坚硬的性格、饱经沧桑的智慧、执着浓重的乡情和开放自由的笔法书写了别具一格的湘西世界,为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珍稀的标本。本文即着眼于此,通过对以《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为中心的诸多文本的细读和参照对比,从作品的人物、主题、文体,作家的气质、性格、视角等方面入手,试图阐述黄永玉创作中所呈现出的湘西形象,以及作品的内在的叙述视角、文体结构、语言风貌、书写格局等方面的特征,并分析其中缘由。借此,进一步明确作家的创作特点与价值,探寻作家的成长、发展轨迹,总结影响文学创作的内外因素,以期丰富乡土文学的研究成果,开阔当代文学作家研究的视野,充实“湘西世界”的文学版图。绪论部分梳理了黄永玉的相关研究,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拓展研究,尝试探究界定“湘西书写”的含义,并对他的创作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一章从“诗意”和“倾斜”两个角度对黄永玉笔下的湘西世界进行双重透视,黄永玉的作品展现了湘西唯美宁静的诗意之象...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黄永玉研究综述
二、“湘西书写”的界定及创作状况
三、有关《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一、永恒的乡情
(一) 诗意湘西的展示
1、奇异瑰丽的边地风情
2、混沌质朴的人物群像
3、历久弥新的乡土之思
(二) 倾斜湘西的审视
1、挤压下的民族隐痛
2、动荡里的变革忧思
3、离乱中的个体命运
二、多样的展现
(一) 双重式的叙事视角
1、参与者:限知型童年叙事
2、见证者:全知型作者叙事
(二) 开放性的文体结构
1、“超文体”写作
2、“散点透视”结构
(三) 聚合型的语言风貌
1、语言的“文”与“野”
2、描摹的“绘画之美”
(四) 天地人的书写格局
1、“野”与“不野”
2、“身”与“万物”
三、湘西书写探源
(一) 乡土族群之源
1、温情的审美对象:故乡的山水人情
2、顽强的生命基因:楚风与巫俗
(二) 人生历程之源
1、丰富的漂流经历:浪荡游子的执着乡愁
2、两代的文化传承:沈从文对黄永玉的创作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542418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黄永玉研究综述
二、“湘西书写”的界定及创作状况
三、有关《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一、永恒的乡情
(一) 诗意湘西的展示
1、奇异瑰丽的边地风情
2、混沌质朴的人物群像
3、历久弥新的乡土之思
(二) 倾斜湘西的审视
1、挤压下的民族隐痛
2、动荡里的变革忧思
3、离乱中的个体命运
二、多样的展现
(一) 双重式的叙事视角
1、参与者:限知型童年叙事
2、见证者:全知型作者叙事
(二) 开放性的文体结构
1、“超文体”写作
2、“散点透视”结构
(三) 聚合型的语言风貌
1、语言的“文”与“野”
2、描摹的“绘画之美”
(四) 天地人的书写格局
1、“野”与“不野”
2、“身”与“万物”
三、湘西书写探源
(一) 乡土族群之源
1、温情的审美对象:故乡的山水人情
2、顽强的生命基因:楚风与巫俗
(二) 人生历程之源
1、丰富的漂流经历:浪荡游子的执着乡愁
2、两代的文化传承:沈从文对黄永玉的创作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542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4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