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景迁《曹寅与康熙》之《红楼梦》研究意义
本文关键词:论史景迁《曹寅与康熙》之《红楼梦》研究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曹寅与康熙》是史景迁在1965年完成的史学博士论文,主要分析曹寅家族有关的历史以及曹寅与康熙之间的关系。史景迁多处引用《红楼梦》文本佐证其历史研究,同时也对《红楼梦》文学研究也提出了一定的观点。《曹寅与康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的影响,在材料方面新的发现不多,但其研究具有以下两点创新:一是,以主题式与时间顺序相结合的思路进行叙述;二是,从微观视角入手,着重探析曹寅的人格与思想,及其与康熙的情谊。以往对《曹寅与康熙》多停留在史学价值的分析方面,少有人涉及其红学研究价值,仅有香港浸会大学张惠以《史景迁的曹寅研究》一文概括性地论述过,但并未展开论述。本文则在其基础上,尝试对《曹寅与康熙》的红学研究价值进行展开性的论述。本论文以《曹寅与康熙》对《红楼梦》研究的启示与意义为研究对象,共包括六个部分:绪论,详细分析《曹寅与康熙》成书时期的曹学研究背景,总结概括《曹寅与康熙》的研究特点,总体分析其对《红楼梦》研究的贡献与启示;第一章从政治和文化教育两方面,梳理史景迁在曹家家族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其有助于深入理解《红楼梦》物质与精神世界的现实来源;第二章在《曹寅与康熙》对曹氏家族身份地位之研究基础上,探究曹家内务府汉姓包衣身份与《红楼梦》政治基调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第三章通过《曹寅与康熙》所选入的康熙与曹寅、李煦间的来往密折及其他史料记载,从人物内在心理的视角,分析曹寅与康熙之间存在的特殊而深厚的情谊,旨在暗示康熙的恩宠给曹家命运既带来了极端显赫性,又带来了极端不稳定性,有助于理解《红楼梦》四大家族命运兴衰的内在根本原因;第四章指出《曹寅与康熙》存在的红学知识性谬误,指出其涉及到的红学界至今尚存的几个争议点与疑点,并运用“文史互证”方法对谬误处加以指正,对争议点和疑点提出笔者的个人观点并加以论述;最后一部分是结语。
【关键词】:史景迁 《曹寅与康熙》 《红楼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11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9
- 第一节 《曹寅与康熙》的曹学研究背景10-14
- 第二节 《曹寅与康熙》的研究特点与红学研究价值14-19
- 第一章 曹家家族环境与《红楼梦》的物质、精神世界19-31
- 第一节 曹家的政治使命,为《红楼梦》物质世界的创作奠定现实基础20-26
- 第二节 曹家的文化氛围,为《红楼梦》精神世界的创作奠定现实基础26-31
- 第二章 曹家身份地位与《红楼梦》的政治基调31-47
- 第一节 曹家“上三旗包衣”及“皇家精英”的身份31-34
- 第二节 《红楼梦》贾家的社会地位34-37
- 第三节 清初满汉民族矛盾的斡旋者37-40
- 第四节 《红楼梦》对涉足满清官场者的嘲讽40-42
- 第五节 《红楼梦》里被删去的起义者42-47
- 第三章 康熙对曹家的宠幸与《红楼梦》贾家的命运47-58
- 第一节 康熙与曹寅的特殊情谊47-53
- 第二节 《红楼梦》“树倒猢狲散”的现实所指53-58
- 第四章 关于《曹寅与康熙》的几点质疑58-65
- 第一节 《红楼梦》作者的生父与祖父是谁58-63
- 第二节 曹家哪一辈兄弟之间不睦63-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72
- 后记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宝祥;;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以《王氏之死》为中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2 田一坡;;史景迁,抓住中国月亮[J];西部广播电视;2010年Z4期
3 谭旭虎;;想象中国:被建构的形象——解析史景迁的《大汗之国》[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1期
4 郭琳波;;变与不变:史景迁《王氏之死》中的中国形象[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孙敬鑫;;史景迁:向西方讲述“中国故事”[J];对外传播;2012年08期
6 雷锦;;国内史景迁研究综述[J];阴山学刊;2013年02期
7 马敏;耶鲁怪杰史景迁[J];读书;1997年06期
8 张耐冬;;充满争议的史景迁[J];环球人物;2013年33期
9 李厘;;西眼看中国——读《大汗之国》[J];书城;2014年01期
10 李Ym学;;现代董狐如何再现中国?——史景迁著作中译本总评[J];中国企业家;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安平;史景迁和他的中国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2 许知远;史景迁与他描绘的近代中国[N];经济观察报;2005年
3 鲁涛;史景迁:“另类”的汉学家和史学家[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华慧;郑培凯谈史景迁和美国汉学[N];东方早报;2011年
5 汪荣祖;史景迁论[N];南方周末;2006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张耐冬;观测者史景迁[N];北京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李北辰;史景迁:不一样的中国视野[N];华夏时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党云峰;史景迁:讲动听的中国故事[N];中国文化报;2014年
9 孙明;史景迁的中国想象《大汗之国》[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陈克艰;史景迁写历史:史与文的互相释证[N];中华读书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旭虎;看与被看——史景迁的中国图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霄阳;论史景迁《曹寅与康熙》之《红楼梦》研究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晶;史景迁在《天安门》中对近代中国的书写[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何吉龙;史景迁的中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雷锦;史景迁的康熙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史景迁《曹寅与康熙》之《红楼梦》研究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5895.html